2017年11月13日,自秋田港裝船出發、歷經一週的航行, JR東日本贈送給台灣的兩輛583系寢台電車保存車輛,終於抵達台北港。工作人員小心翼翼的將珍貴的車輛下船、裝車,利用深夜時間緩慢地朝著台北機廠前進,最後終於在15日凌晨抵達最終的歸宿台北機廠;沿途不但吸引大批鐵道迷徹夜跟隨拍攝,這兩輛583系保存車輛,也成為第一組入藏國立鐵道博物館籌備處的外國車輛,這對台灣的鐵道文化與保存,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也象徵台灣的文化保存再上層樓。
這兩輛583系保存車輛,是在2017年8月1日,台灣文化部與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共同於大宮鐵道博物館舉辦的贈車儀式中確認合作意向,當時由台博館洪世佑館長,以及JR東日本國際事業本部最明仁部長共同簽訂,並由JR東日本西山隆雄與文化部鄭麗君部長擔任見證人。這兩輛保存車輛,其實才在今年4月剛退役,狀況相當好,日方慷慨贈送,也象徵著台日交流再升級。然而,583系寢台電車對台灣有何特殊意義呢?
583系與前身581系電聯車,是日本鐵道史上非常劃時代的車輛設計,他是日本也同時是全世界首款正式服役的寢台電聯車。寢台列車顧名思義,就是可以睡在火車上的臥鋪列車,這在長距離鐵道的車輛發展,有相當重要的里程碑,在過去交通不便的年代,可以在車上舒適的度過一晚,隔天抵達目的地,對於旅人而言不啻為是一種享受。而日本國土狹長,南北長達三千公里,因此寢台列車在日本的鐵道發展,就成了相當重要的一頁了。
不過由於過去鐵道技術的限制,因此寢台列車都是以客車為主,前方再佐以機關車牽引,然而日本的地理環境複雜,山地丘陵多,因此客車式的牽引方式,經常受到地形坡度的影響,無法牽引大量的客車,無形之中也限制了搭乘的人數。1950年代開始,日本因戰後經濟起飛,大量人口流往都市,也因此由鄉下前往都市工作,或是都市與都市間出差的人口暴增,這個時期寢台列車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現有以機關車牽引寢台列車的方式,並無法大量增加車廂數。
再者,過去寢台列車由於僅限於夜行列車使用,但白天只能停放在車輛基地內,無形之中浪費駐車空間,列車沒有開出去載客也是相當可惜。為了解決現行寢台列車受路線與地形限制的狀況,以及增加列車使用的效率,因此日本國有鐵道(國鐵)便開始思考,打造新型態的寢台電聯車,除了可以多組連結的方式,增加搭乘人員之外,由於採用分散動力的方式,因此能夠在日本多山的環境運行。
此外為了增加車輛的使用效率,所以國鐵的研發人員,還特別將新型電聯車,開發為日夜兩用的車輛。就是白天時,車廂內的具備座椅,成為一般特急用車輛,不過到了晚上,這些座椅以及座椅上方的置物空間可以拉開,鋪上睡墊以及床單之後,就成為三段寢台(上下共有三層臥舖,可以提供搭乘的旅客就寢)。如此一來,雖然是寢台式列車,但白天也可以變成座位來載客,一魚兩吃的概念之下,就誕生了581系及583系寢台電聯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