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漁民卻告訴記者,之所以會採用直接刺穿脊髓的方式,就是因為這個方式相對的人道。
漁民的煩惱
海洋守護者協會在太地町的行動也會在鎮內現場轉播,跟蹤可能私下運輸海豚肉的漁民,最近的實境轉播就拍到一位漁民在海洋守護者協會的成員接近時,把車退回車庫中。
而這樣的行為,也對當地人造成許多煩惱。和歌山縣政府的聲明稿中提到,國際動保團體的侵犯,使太地町的漁民內心擔憂、生活嚴重受擾。此外,這些漁民進行的是合法的傳統補撈,完全合乎規定標準,同時,也受到國家和政府的監督,外界的評論對捕海豚為生的漁民相當不公平,且冒犯了這個小鎮的歷史與驕傲。
聲明稿中也將捕殺海豚和殺牛、豬作為食物相比,並指出動保人士的批評十分偽善。「不只是海豚、家畜(如牛、豬)也是有情緒和智慧的,我們也無法阻擋家畜被捕殺,難道人們曾批評這樣的行為是野蠻的嗎?」
海豚是真正的受害者
相關參與人士說,拿捕殺野生海豚來跟家畜做比較,這個立場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前海豚訓練師歐貝瑞(Ric O’Barry)透過他創辦的組織海豚計畫(The Dolphin Project)發起抗議活體海豚交易,同時也主演《血色海灣》這部紀錄片。
他告訴記者,海豚是有自我意識的動物,跟人類和猩猩一樣,他們照鏡子知道自己看到得是什麼,跟一般的家畜不能混為一談。此外,儘管多數被殺的海豚是用來食用,但是更吸引人的是,捕殺者在圍捕海豚的時候活捉他們,再賣給水族館,這樣一隻海豚總共可賺超過10萬美元,就是這樣的經濟利益在支撐著捕豚人士一直存在。
活體海豚交易
賽加爾表示,當地的海豚訓練師都宣稱他們很愛海豚,然而最後幫助捕殺者把海豚拉進海灣的也是他們。通常越年輕、漂亮的海豚越容易成為目標,而海豚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家人在自己面前被殘忍的殺害。
動保團體指出,是因為捕捉海豚有太大的利益可圖,才會持續有捕殺季,這樣的習俗早在1960年代晚期就逐漸消失了。
日方捍衛者則表示,從17世紀開始,捕海豚和鯨就一直是日本的傳統行業,也是重要的經濟來源。然而賽加爾說:「這是沾滿鮮血的錢,絕不會有任何一個文化是專門捕捉野生海豚來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