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54台灣動畫回來了(1)台灣本土的動畫「小貓巴克里」今年入圍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獎,這是台灣動畫睽違12年之後再度入圍。1998年上映的「魔法阿媽」當年也入圍並被看好拿獎,但最後卻從缺,讓金馬背上罵名。
「魔法阿媽」內容以隔代祖孫互動和台灣民間信仰為主題,由王小棣執導、造型到分鏡表出自漫畫家麥人杰之手,許傑輝與文英共同配音演出。
這部動畫電影預算高達新台幣4000 萬元,並仿效迪士尼的製作方式,被譽為台灣動畫長片經典。入圍金馬獎最佳動畫片(第42屆後改為最佳動畫長片)時,只有一個競爭對手,外界一致看好魔法阿媽可以拿獎,沒想到頒獎結果卻是「從缺」,外傳落馬原因是評審認為此片宣揚怪力亂神,引發許多影迷不滿。
這場風波讓金馬獎背上罵名,事隔近20年,動畫迷只要談到金馬獎,就會提起魔法阿媽風波,怒氣難平。
今年4月立委黃國書在立法院質詢文化部長鄭麗君,提到電視劇「通靈少女」時也舉魔法阿媽為例說,20年前這部動畫被評審以宣揚怪力亂神為由而沒得獎,結果重創了台灣的動畫電影,打擊動畫界的人才跟業界的信心。
在魔法阿媽之後,台灣動畫「少年噶瑪蘭」曾拿下金馬最佳動畫獎,第42屆起獎項更名為最佳動畫長片後,台灣僅在第42屆以「紅孩兒:決戰火燄山」拿獎,之後第43屆到第51屆以及第53屆都沒作品入圍,第52屆得獎作品是香港的「麥兜.我和我媽媽」,直到本屆才再有台灣作品「小貓巴克里」入圍,對決兩部中國作品。
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