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食品一定不健康、對人體有害?背後製程差異大揭密,破解大眾長久以來的迷思

2021-05-29 09:30

? 人氣

(圖/取自foodNEXT食力)
加工可能是為了品質控管又或是營養分。(圖/取自foodNEXT食力)

依照加工程度分類 也有科學依據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訂定的NOVA分類系統,目前已廣泛應用於食品供應鏈,這種分類是考量到食品經歷的加工性質、加工程度與目的,再依此將食物分為4個層級,分別是未經加工或極少加工食物(鮮奶、蛋、魚肉、蔬菜)、經加工製造的食物(牛油、鹽、糖、蜂蜜)、加工食物(麵包、煙燻肉類、肉類罐頭)、超加工食物(汽水、泡麵、零食、醬料),也由於這樣的分類明確,在科學上與肥胖相關的研究也經常以此為依據來作為判斷的依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彙整共通語言,才能有效溝通

身為食品產業界的人,時常會碰到一個問題,有理也說不清加工食品並不是絕對不好,但卻沒有一個有力的證據與消費者溝通。

其實這並非誰對誰錯,而是產學界與消費大眾之間所使用的語言不同,認知範圍也不相同,導致各說各話,各有思考邏輯的溝通落差。

雖說是如此,但並不代表任何一方所使用的語言就是絕對的正確,觀念與預期目標的不同,最重要的是能夠創建溝通的橋樑,這些是不斷有新的分類標準以及分類標籤出現的緣故,期待這類能促進有效溝通的「工具」,能夠更良好的嫁接起產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落差。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食力foodNext(原標題:加工食品不代表不健康!為什麼學術分類會使人誤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