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人就是害羞、不擅與人相處?他們其實有這些優勢...

2017-12-06 16:52

? 人氣

近年來,「邊緣人」一詞在現實與網路蔚為風潮,以負面的形式描述社交活動較少、無法融入大團體的人們。這些人比起穿梭於熱鬧人群,更偏好獨處的時光,卻因此帶來誤解。在推崇外向者的社會脈絡下,內向者背負著偏見,企圖改變自己以符合主流期待,作為代價,否定自身特質,然隨多元價值逐漸被重視,內向者的去污名化也被搬上舞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獨自沈思 內向者內斂的光芒

當今社會重視競爭、速度與行動力,外向者健談、擅長與人交流的特質大受歡迎,相反的,內向者喜好獨自作業、沈默的性格容易淪為異質的存在,甚至有部分人堅信,內向乃人格缺陷,須透過糾正以適應社會,此舉為內向者帶來偌大的壓力,他們於本心和主流價值中掙扎,最後多半剩下兩種選擇:其一為屈服,並承受勉強自我的痛苦,其二為繼續頂著污名標籤生存於世上。

重視討論與交流的社會風氣不斷提倡人們應勇於提出見解,並視團體討論為處理事務的最佳辦法,不可否認,經由討論,人們更能汲取多方意見,去蕪存菁、立下最佳決定,然作為討論的前置步驟——獨立、充分的思考往往受到忽略。若說討論為外向性格的天下,那麼獨自沈思便是內向性格的特長,依此可見,社會僅重視外向特質不免有些弔詭與不足。

作家蘇珊.坎恩於TED的演說《內向者的力量》中強調,外向者需要更多刺激及激盪,內向者則對自我感受敏銳,透過深思與內省消化一切,並進行生產,於獨處時更能發揮長才——創造不僅需多方碰撞,給自己安靜的獨處時間亦是不可或缺的。

內向者不等於害羞 外向者不等於適合領導

世人對內向者與外向者的認知,往往偏向片面、單一化,如內向者即害羞、不擅社交,而外向者為能言善道,長袖善舞。然對雙方而言,此草率的見解便是誤會的起源。亞當.格蘭特教授於〈關於內向者與外向者的五個迷思〉一文中提到五種常見的錯誤認知,指正大眾平時針對內、外向者的思考謬誤。

必須強調的一點是:害羞與內、外向是兩者獨立、無一定相關的特質。害羞乃情緒上的壓力,表示某人較難承受外界目光,而內、外向則代表人在外界刺激下的反應,外向者喜好更多刺激,其中包括聲光、速度、人群等,而內向者則偏好安靜、獨自一人。由此可推論,內向者不一定害羞,而外向者也可能害羞。

內向者並非不社交,而是傾向小群體式,他們享受和親密的人獨處的時光,並且從中得到安定的力量,另一方面,因其對外在感知較敏銳,故經歷強烈或長時間的社交活動後,內向者需耗費較長時間冷卻與恢復。話雖如此,事實上不論內、外向者,相比其他狀態,於社交時皆能表現更多精力,尤以能暢所欲言時更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