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的眼睛是否莫名感覺有些刺痛?皮膚、鼻子癢癢,連喉嚨也不太舒服?這恐怕和籠罩全台、灰濛濛的霧霾有關,有新聞報導甚至說空氣品質已達到「毒氣室等級」,不但戶外能見度差,空氣中細小的懸浮微粒更是引發許多疾病的兇手,究竟要如何預防空汙危害?
空汙不只影響肺部 慢性發炎恐致多種病變
所謂空氣汙染,是指空氣中含有的物質,對人類和生態環境産生危害,而空氣汙染物,主要像是有碳、鉛、氯、碳氫化合物、硫酸鹽等懸浮顆粒,由於這些汙染物的顆粒都極細微,在不受外力影響的狀況下,能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當這些汙染物隨著呼吸進入人體,便會堆積在呼吸道及肺部,危害人體健康。
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廖文嘉解釋,許多人都以為空汙只會對人的肺部產生影響,事實上空汙危及身體健康的層面相當廣泛,由於這些空氣汙染物質的孔徑非常微小,隨著呼吸進入肺部後,先是容易使肺部發炎,當體內這些發炎因子隨著血液運送到身體各處,便可能演變成血管、全身系統性的發炎。
而這些發炎的症狀可能導致身體各處血管硬化,是許多疾病的前身,像是心肌梗塞(心血管硬化)、中風(腦血管硬化)、腎臟衰竭(腎臟血管硬化)等,甚至還會刺激自主神經系統,造成心律不整,因此空汙對整體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覷。
除此之外,抽菸或車子排放廢氣所造成的空汙,還可能增加骨質疏鬆症的風險,由於抽菸所排放的氣體會增加體內氧化壓力、導致發炎,進而影響體內激素的濃度(如副甲狀腺素等),且體內氧化壓力的升高,也會使成骨細胞的功能下降,破壞骨頭代謝的平衡,因而增加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延伸閱讀:骨質疏鬆不只是老了);至於車子排放的廢氣,由於當中多含有黑碳,當黑碳被人體吸入,便可能影響副甲狀腺素並破壞體內骨骼結構,造成骨質密度下降,增加骨質疏鬆及骨折的風險。
有說法表示:PM2.5會增加糖尿病及失智的風險,對此廖文嘉說明,當空汙促使身體出現慢性發炎,體內新陳代謝能力會開始失衡,進而就會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至於失智症,廖文嘉表示,雖然目前尚未有研究能直接證明空汙會引發失智,但空汙所導致的腦血管硬化,也可能進而造成腦中風與血管性失智症,因此空汙的確還是有引發失智症的可能性。
尖峰時刻少出門 口罩挑選有一套
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由於空汙的來源有三分之一是境外汙染(含中國霾害),其他三分之二則是來自人為製造,包括像是汽機車廢氣排放、燃燒垃圾、工業廢氣等,因此建議尖峰時刻(如:早上8到9點、晚上6到9點等)盡量避免外出,如果要從事戶外運動,可盡量挑選遠離馬路的地點,或直接改採室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