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出隱形感染源,不讓死後確診成破口?學者:疫苗普及前,3大解方可有效降低致死率!

2021-06-18 13:10

? 人氣

強化醫療》病患獲充分照顧

除了早期發現,讓病患獲得妥善醫療照顧,也能有效降低致死率,但台灣第1線醫護人力顯然相當吃緊。陳秀熙直言,「如果國內的醫療量能沒有改善、不能給予確診者充分照顧,僅依賴NPI(非藥物措施)防疫,致死率恐至4%以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針對上述問題,學者也提出3大解方降低致死率。王明鉅建議指揮中心要盡速提升篩檢量能,採主動出擊方式,全面提升PCR(核酸檢測)檢測,尤其針對75歲以上高危險群優先採測,採檢為陽性,放置防疫旅館與集中檢疫所隔離;陰性的話,就回家自我管理,配發血氧劑,定時測量紀錄。

對於醫護量能的窘境,王明鉅建議,醫院及醫學中心可設置遠距離醫療平台,讓許多陽性輕症及無症狀病患,可以居家隔離,同時配發血氧機,1天測量4次,讓醫師可以掌握病患情況,減輕醫院負擔之外,也可以降低前往醫院讓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

針對高齡及慢性病患者,陳秀熙認為,除了優先開放75歲年長者施打疫苗,也可以增加血氧機供給,因為這一波猝死高齡個案當中,許多都有「隱形缺氧」症狀,若能用血氧機每天測量觀察,出現異狀時及早送醫治療,可望明顯降低致死機率。

高致死率顯示疫情尚未完全趨緩,一如指揮官陳時中所言病毒頑強,已經進入社區引恐發家戶感染。指揮中心應加速提升採檢量能,找出隱形感染源,同時強化醫療量能,在疫苗尚未普及之前,防疫沒有鬆懈的餘地。

今周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今周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文/陳偉周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