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狂作家李敖不只寫小說,竟然還搞舞台劇!他道出李敖做這個新嘗試的野心

2017-12-22 10:41

? 人氣

「『北京法源寺』在小說理論上,有些地方是有意『破格』的。有些地方,它不重視過去的小說理論,也不重視現代的,因為它根本就不要成為『清宮秘史』式的無聊小說、也不願成為新潮派的技巧小說,所以詳人所略、略人所詳,該趕快『過橋』的,也就不多費筆墨;該大力發揮的,也不避蕭伯納(G. B. Shaw)劇本『一人演說』之譏」(李敖,1991年,〈我寫「北京法源寺」)。

或許,正就是在這「詳人所略、略人所詳」之間,就決定了這部作品以「舞台劇」的形式登場會出現的結果,因為「舞台劇」和「講演」、「說書」不同,它成功的要素在於如透過「對話」與「情節」來彰顯每個角色的「性格」與其在戲裡的「身份特質」,如再配上一些音樂、舞蹈、乃至於魔術與特技表演,讓台上台下、戲裡戲外打成一片,會讓整個場子更顯得熱絡與逗趣。即使是單就「故事內容」取勝的作品,舞台劇也必須要有比電視劇、電影更「誇大」的動作與「鮮明」、「強烈」的角色對比,才能達到相近的效果,但這些正是《北京法源寺》這部小說最不講究的「技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再者,以一般文學作品的「人物論」來看,這部小說也是相當匱乏的,我們可以發現,李敖先生筆下的每個人物說出來的話都是「李敖式的語言」,他是透過這些歷史人物之口來說他自己的話,使得這些人物看起來似乎只有一種個性、一種談吐、一種思維方式,就是「李敖性格」。因此,我們等於是戲台上,看著「李敖們」穿著不同的衣物、配著不同的打扮在說話,說著冗長而複雜的考證與論辯,這也就難以使台下的人在那有限的時空下入戲了

李敖先生的文學嘗試成功了嗎?評李敖先生的「小說觀」及其問題

然而,在「舞台劇」表現上的失敗,就足以證明李敖先生在文學上的嘗試成功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從邏輯上這是說不通的。更重要得是,評斷一件事情的「成敗」,端看你用什麼樣的「標準」和「角度」來加以「檢視」,而這又得再次回到李敖先生對於「成功小說」的「標準」來探討。

如前所述,李敖先生認為,處在一個「影視傳媒」當道的時代,以文字為載體的小說僅能從加強其「思想」的負載亮來扭轉頹勢、開創新局,所以,承載「思想」的豐富度成了評判成功小說的一個重要指標。但耐人尋味的是,「影視作品」真的無法傳遞與表達「思想」嗎?李敖先生所稱的「思想」,其意旨為何?是「思想觀念」(idea)呢?還是人類內心的「思考活動」(the action of thinking)?是抽象的哲學「思辨」(dialectic)?還是人類對於未知將來的「求索」(speculation)?有哪些是「僅能由小說來表達」,又有哪些是「影視作品」所能呈現的呢?對於相關的問題,李敖先生並沒有加以說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