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就是皮膚發炎,在臨床上只要是無法被明確診斷的皮膚發炎症狀,多被歸為「濕疹」。在濕疹中排名第一的是異位性皮膚炎,還有像是脂漏性皮膚炎、汗皰疹與日光性皮膚炎等,都榜上有名。
濕疹因為容易反覆發作,造成治療上困難,因此也被皮膚科冠以「垃圾病」。皮膚科醫師提醒,需注意異位性皮膚炎有可能併發氣喘或過敏性鼻炎,有所謂「異位三姐妹」。除了藥物治療,日常藉由保健5秘訣,可以克服濕疹頻頻發作。
異位性皮膚炎是最常見的濕疹!
令人困擾的濕疹,到底是怎麼形成的?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濕疹的成因可分成過敏性與刺激性,並且主要與家族遺傳、體質、外在環境、過敏原,以及情緒壓力等相關。
以異位性皮膚炎來說,是最常見的濕疹,主要好發在小朋友身上,通常2歲之前發病,但是青少年、老人也都可能有此困擾,不同年紀的症狀表現就不一樣,可以說全台大約有一百萬人都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
異位性皮膚炎成因
而異位性皮膚炎與免疫功能失調、家族遺傳、體質、外在環境、過敏原,甚至情緒壓力等都有關,也可能誘發。濕疹也屬於過敏反應的一種,遺傳幾率大約是50%,即父母有濕疹,未來遺傳給孩子的機會便會大增。
異位性皮膚炎也是一種過敏現象,所以,當家族中父母有氣喘或過敏性鼻炎,小心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長大後,就可能併發這一些過敏疾病。還有濕疹容易好發於悶熱潮濕的夏季,尤其,夏天容易流汗,汗水會刺激皮膚進而誘發濕疹。
另外,常見過敏原也容易誘發濕疹,尤其是接觸性包括酒精、香料、花粉、塵蟎、寵物毛屑等。以及經常被忽略的是,情緒壓力也是促成濕疹發作的危險因子,其中以脂漏性皮膚炎最容易因此而好發,脂漏性皮膚炎也是一種濕疹,我們常號稱「脂漏性皮膚炎是人體的警鐘」,即是指通常在壓力大時,或經常熬夜、睡眠不佳的情况容易使得症狀變嚴重,必需小心。
濕疹是因為皮膚看起來濕濕的嗎?濕疹是濕氣太重嗎?
黃毓惠醫師表示,在談濕疹的症狀與診斷之前,先來破解一個常見觀念:「濕疹是因為皮膚看起來濕濕的嗎?濕疹是濕氣太重嗎?」很多人以為濕疹是濕氣太重,其實不是,主要是因為嚴重時病灶會出水,看起來濕濕的,所以不是身體濕氣太重所致。
當很嚴重急性發作時會滲出組織液,所以病灶濕濕的才叫濕疹;但是,也有人會問:「我的皮膚很癢,但是看起來皮膚乾乾的,怎麼也叫濕疹?」所以,簡單來說,濕疹就是一種皮膚炎。當急性發作出組織液通稱濕疹,但是慢性發作沒有組織液滲出,還是叫濕疹,只是沒有那麼濕,正確來說,會稱為皮膚炎,比較能避免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