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恬華專欄》想跨出舒適圈又擔心受傷?你可以透過三個方法這樣做

2021-06-30 09:56

? 人氣

作者建議不要一直想「跨出舒適圈」,而應該想辦法「擴大你的舒適圈」,讓職涯路上的障礙愈來愈少。(圖/取自Pexels)

作者建議不要一直想「跨出舒適圈」,而應該想辦法「擴大你的舒適圈」,讓職涯路上的障礙愈來愈少。(圖/取自Pexels)

一個年輕朋友最近線上敲我:「Judy,現在的工作我做了好幾年,一切都很上手,開始覺得有點無聊,想要挑戰些別的!我也希望有進步與成長,但是想了很久,不知道我還可以做什麼耶?」這真的是很典型的問題啊!大多數人在職涯上想轉換跑道甚至是賽場,都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可以做什麼?而是被一個已經成為慣性的推力推著走,但是又找不到轉換的目標與勇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常常聽到專家建議,在職涯的道路上「應該要跨出舒適圈」!很多人聽了這樣建議,真的採取了很大維度的轉換,彼此結果卻也差異很大。適應力強、耐壓力高的人,比較容易成功;但有的人一跨出去就一腳踩空,摔的鼻青臉腫,悔不當初。也有人因為一直待在舒適圈裏,反倒覺得自己是不是太過消極,不夠上進?

舒適圈,顧名思義就是待在裡面很舒服的圈子,這個圈子對少部份人來說很窄,只有做特定的、規律的、穩定的、有經驗的事情,才會感到舒服;對另外一些少數人來說,舒適圈很大,任何挑戰都躍躍欲試,完全沒有不舒服感覺。不過大多數人則是在兩者中間,因為舒服與不舒服程度的感受差異,大多數人心中的舒適圈是有點像一個「洋蔥」型的存在。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我會建議不要一直想「跨出舒適圈」,反而應該掌握以下三點原則,想辦法「擴大你的舒適圈」!

1.維度:三點不動一點動

許多人在沒有理解自己跨界能力之前,選擇離開舒適圈,一下跑太遠,同時間在產業屬性、公司管理風格、企業文化、個人工作內容等方面都大幅改變了,一下子要適應的變數太多,完全沒辦法處理,這樣的跨界,失敗機率會很高,更會讓原先想要跨出舒適圈的積極想法大打折扣,未來可能再也不敢冒險。

要突破舒適圈,「維度」是很重要的。在缺乏經驗的情況下,最好先把變數減到最少,在賽道、跑道、工作內容和管理文化等面向間,先選擇一個變數處理,確定穩住之後再挑戰第二個變數。如此循序漸進,不要使用跳躍法,比較有機會成功逐步擴大舒適圈。

2.跨度:依照耐受性決定

決定了維度之後,也要惦惦自己的耐受性,也就是承受壓力的能力。有些人在挑戰沒有經驗值的事物時,會壓力過大,壓力容易導致工作表現失常,進而影響自信心,與進一步挑戰的勇氣。跨度應該要以自身能承受的情況為主,不用因為求好心切,選擇自己吃不下來的工作。事前對自己的理解,對工作的評估很重要,不需要和其它人比較。

3.拼了命的努力

確認了維度是自己可以掌握的變數,跨度是自己可以承受的壓力,接下來就是全力以赴了。我看過有些人聽了建議跨出舒適圈,也以自己的選擇為傲,但是接下來呢,行為模式仍然停留在過去,好比今天球賽打進前八強了,對手比第一輪都更強,應該要有新的戰術和打法,但是卻一直使用老招,腦袋與行動都沒有更新,這樣是不容易成功的。

除此之外,最重要是問問自己:到底有沒有拼了命地努力?真的真的全力以赴地拼命?

要知道,過去在舒適圈裡之所以一切都很上手,是很多時間與付出累積而來,現在換了跑道或賽道,一切都是新的,自然會有許多摩擦力,也就是不會舒服。想要讓摩擦力降到最小,讓之前累積的能力遇到新挑戰也能往上疊加,唯一能做的就是沒有懸念地努力了。很多時候,開始時充滿雄心壯志,但是有阻力馬上就都認為是別人的問題。其實,遇到困難與挫折都是再合理不過了,不要找藉口與理由,請認清一件事:「不是新的戰場不適合你」,「是你不夠努力」。

職涯上想要成長,的確需要接受新挑戰,與其說是跨出舒適圈,不如透過以上三個方法,逐步擴大你的舒適圈,讓你的職涯一路上,會令人不舒服的障礙愈來愈少!


作者為「領袖100 | 職涯貴人引路計畫」創辦人,職涯上半場都在外商金融業奮鬥,有著許多豐功偉業,卻始終對人才議題懷抱強烈熱情。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