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挽救少子化危機、強化孕婦照顧,7月1日起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不再排富,只要妻子年齡未滿45歲都可申請最高15萬元補助;孕婦產檢次數也將從10次增為14次,檢驗項目也升級。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峻,新生兒人數屢創新低,去年死亡人數更超越出生人數,台灣人口首度負成長。(延伸閱讀:育嬰留職停薪新制7月上路!津貼加碼變8成、產檢假增加為7天…5大利多搶救生育率)
少子化背後原因很多,有人能生不想生,有人想生卻生不出來。隨著晚婚、晚生,不孕問題愈來愈嚴重,許多不孕夫妻將希望寄託在試管嬰兒,但試管嬰兒費用高昂,一個療程做下來至少得花新台幣15萬元。
提高補助,回應少子化國安危機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5年起對弱勢族群祭出人工生殖補助,依照經濟狀況給予新台幣10萬至15萬元補助,但過去5年只有52對夫妻申請、催生7名寶寶,外界頻頻呼籲鬆綁規定。(延伸閱讀:79萬長照人口僅29萬可享減稅優惠!12萬元的「長照特別扣除額」,到底照顧了誰?)
行政院今年5月宣布,7月1日起擴大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未來將不再排富,只要夫妻有一人具中華民國國籍且妻子年齡未滿45歲,首次補助上限10萬元、後續每次最多補助6萬元;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每次補助額度上限維持15萬元。
在補助次數方面,若妻子年齡低於40歲,每胎補助上限6次,40至45歲上限3次,估計每年將有2萬3000對至2萬8000對夫妻受惠。
因應過去26年產檢補助次數從未調整,為了強化孕婦照顧,7月1日起產檢補助也將從現行10次提高為14次,產檢項目新增妊娠糖尿病篩檢、貧血檢驗及2次一般超音波,預估每年約有16萬名孕婦受惠。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