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大爆發,從五月中開始的三級警戒,讓許多行業的從業人員跟老闆陷入困境,就算能慘淡經營,但是營業額跟獲利對比疫情前,是天壤之別,自然收入也銳減,只能寄望政府的補貼跟救急貸款政策盼望能度過難關。
不過疫情短時間還看不到終點,補貼政策不知道能持續多久,在主動收入銳減的情況下,一旦時間拖久,民生跟疫情都會是政府非常棘手的問題。
我們絕對希望台灣的大家能夠早點恢復正常生活,不過剛好也趁這個機會,好好省視自己的被動收入現金流,假想如果自己的行業一樣遭逢巨變,少了主動收入的狀況下,靠被動收入我們能夠支撐多久,透過這一步,我們可以發現我們不足的部分,之後就可以繼續努力補強,防範於未然。
被動現金流為什麼這麼重要
過去,被動收入這個名詞往往出現在所謂探討財富自由的文章中,不過在此時此刻的台灣,應該有很多人體認到,被動收入其實它反過來想也是一個保險的概念。
被動收入就像是不斷電備援系統,能夠在主動收入突然間斷炊之際,滿足我們基本的需求,支持我們到主動收入的供給又重新恢復正常。
如果少了被動收入的支持,一旦主動收入突然間沒有了,就算有一些緊急預備金可以支撐我們的生活,但是時間拉長,在沒有被動收入的幫助下,很快就會把預備金給燒光的,這時候可能連三餐溫飽都是問題。
因此,此時此刻,我們更應該深刻了解,被動收入的累積以及建立,並不只是單純追求財富自由這個可能很多人認為不切實際的夢想,而是要儲備在工作上出現大幅度劇變的狀況下,還能穩住日常生活,直到黎明再起那一天的能力。
如何檢視自己的被動收入現金流
剛好五月份是報稅季,我們可以拿出我們的報稅單,把一些我們不需要工作,就能拿到收入的項目全部列下來。
常見的應該就是銀行存款的利息跟台股股票的股利,如果跟勳仔一樣有資產配置在海外配息基金的狀況下,照勳仔的經驗可能不會列在所得稅的所得清單中,需要自己去基金平台(像是基富通或是信託銀行)去取得去年度的海外配息金額部分。
不過這有可能是因為勳仔的資本還很小,海外收入不到一百萬的課稅門檻,所以不會自動帶在所得清單中,等那天勳仔發大財,光是海外配息就可以超過一百萬在幫大家解惑(哈)
前面三類應該是大家常見的被動收入部分,不過勳仔一直在尋找多元的被動收入方法,因此下面幾項,也可以是我們被動收入的來源之一。
第一個是勳仔之前文章提到的太陽能電廠發電收益,也就是透過購買太陽能板來發電,並將電售予台電進而拿到售電收入的一種方式。
再來就是最近也很熱門的美股投資。美股投資的部分也跟台股一樣會有股票配息的股利收入,不過因為美國對台灣人課徵的是30%的股息所得,所以如果以領股息為目的,可能可以考慮殖利率較高的RE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