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別人擁有的會讓我們更想要得到?專家多數人最大財務破口,難怪荷包永遠守不住

2021-08-13 10:14

? 人氣

同儕壓力的誤導,已經成為我們依照個人價值觀生活的最大威脅。(示意圖/by jarmoluk@pixabay)

同儕壓力的誤導,已經成為我們依照個人價值觀生活的最大威脅。(示意圖/by jarmoluk@pixabay)

對你來說,錢的意義是什麼、在人生中扮演了什麼角色,以及需要多少錢才夠?這些問題看起來簡單,然而很多人從來都沒花時間仔細思量過。調查研究顯示,這些問題往往會牽動每個人的情緒起伏。了解金錢在生命中的意義和它對情緒的影響,有助於變得更富足、更快樂。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有多少消費是因同儕而花?

歐萊禮夫婦和女兒艾琳之間的關係愈來愈僵。艾琳十三歲時,剛進入一家昂貴的私立學校,變得很注意自己的身材,嘗試了各種不同的節食方法,也開始會開口要錢,買些父母認為只是一時流行、暴露又昂貴的衣服。艾琳很明顯已經過瘦,而原本相當優秀的在學成績,現在卻已經吊車尾。漸漸地,她對父母也愈來愈吹毛求疵,認為他們讓自己丟臉。

有一天,艾琳很苦惱地從學校回來,要求父母買給她最新款的手機,因為所有的同學都已經有了。個性強硬的歐萊禮夫婦向來要求四個孩子學習節約的美德,因此拒絕了艾琳的要求。艾琳的父母這次是下了很大的決心,但類似的衝突不只這一回。

多數青少年幾乎完全從同儕的眼光看世界,父母的意見則排在其次。同時,青少年對廣告上完美胴體以及必備配飾的訴求,其實很難抗拒。畢竟廣告商的任務,並不是鼓勵人們深思「多少才夠」;相反地,在他們的世界裡,多多益善才是王道。

不只是青少年,成人更會因為同儕壓力消費

兒童心理學家邁可.卡爾格雷(Michael Carr-Gregg)在著作《公主的女巫面孔徵候群》能幫上忙的不是聰明,而是進一步了解,哪些事會讓我們真正滿足而發自內心的快樂。艾琳的故事說明了同儕可能帶來的龐大壓力,特別是當小集團裡有成員相互排擠以爭奪地位的時候。這個現象代表大家的行為有多麼容易被別人的期望左右,而非來自內心的決定。它也說明了,為什麼有時會讓別人為我們決定多少才夠,而不是選擇較困難。

我們會如此反應的明顯理由之一,因為是在人類大腦演進過程中,被團體接受的個體,會受到同儕的保護,進而較有可能生存下去與繁衍後代。

但是,在今天的世界裡,過度在意別人很可能會適得其反。為了滿足別人期望所做的決定,很可能正好最無法滿足自己。改變自己的行為,克服宿命,是現代生活中最大的挑戰之一。

同儕壓力的誤導,成為我們依照個人價值觀生活的最大威脅,也是我們嘗試了解自己,享受充實人生的最大障礙。

你的花錢習慣從何而來?

心理學家維拉瑞.威爾森(Valerie Wilson)發現,最常和錢連結在一起的四個字眼,全都是負面情緒:焦慮、沮喪、生氣及無助。她表示,介紹高檔生活的電視節目或許有激起一般人想過好日子的欲望,但大多數人並不是被貪婪引誘,而是受到害怕的驅使。事實上,威爾森說得好,她認為與金錢相關的情緒,可不像法定貨幣的概念那麼單純。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