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是,想要建立這樣深度信任感的關鍵因素,在於養成一種積極傾聽(Active listening)的習慣。
.當孩子說話的時候,你要專注的聽,不要一邊做家事一邊聽。更不要同時看電視、滑手機。
.眼神注視著他的眼睛。
.臉上要有表情,如開心、難過、感興趣、同情。
.肢體語言很重要,例如點頭、坐姿、手撫著他的肩膀等。
這樣的溝通方式,孩子才「可能」跟你講心事,因為他感覺到你的關心。覺得無論他說什麼,你都不會責罵他,或看不起他。更重要的是,講完後你要給他一個擁抱。
對於沒有傾聽習慣的人而言,這可能需要一些練習和幫助才能改變,而一旦養成後,那真是個價值連城的寶藏。
傾聽要專注、回應要即時
在卡內基訓練中,會實際練習這種積極傾聽的技巧。
有位媽媽在她的報告說,她回家後,第一次運用傾聽的技巧在七歲兒子身上,也就是小孩跟她說話的時候,她會放下正在做的家事,眼神專注的看著孩子,聽他說話。
到了晚上送他上床時,小孩說:「媽媽,謝謝妳今天這麼愛我。」
她立即答說:「媽媽一直都很愛你呀!」
想不到兒子煞有其事的說:「媽媽,你從來沒有愛過我。」
「怎麼可能?你怎麼會這樣講?」
原來孩子將積極聆聽與關愛視為一體了。
最後這位媽媽哽咽的說,幸虧提早發現了這個關鍵,要是沒有發現,再過幾年可能就太晚了。
還有一次我到一家公司演講,內容談到積極傾聽。演講結束後,總經理向全體同仁說:「大家一定要重視這件事,如你未專注傾聽孩子說話,他的感受是你不關心我,不想了解我,對我不感興趣。」
原來有一天他十一歲的兒子回家後,迫不急待的到他旁邊說:「爸爸、爸爸,我跟你說一件事!」總經理那時正看著電腦,沒轉頭看他。
他兒子接著就說,不講了。等到吃晚飯的時候,他就問兒子:「你剛才不是有話要說嗎?什麼事呀?」
他兒子說:「講也沒用。」
這位總經理就繼續問。
兒子終於說出來了,原來下午他學會游泳了。這小孩從小有懼水症,爸爸特別為他請了一位教練,陪他玩水,那天終於突破恐懼,學會游泳了。多麼興奮!要是爸爸轉過頭來,眼神接觸到孩子,聽完了之後再給他一個擁抱,該有多好。
讓孩子學會傾聽,也會有回報的
另外就是,做父母的也應要求孩子養成積極聆聽的習慣,而且從當學生就開始。我有一次注意到我的女婿提醒兒子,別人跟他說話的時候,要有回應,不能沒聲音。然後眼睛要看著跟他說話的人,聽完之後也要有回應。那時他們的孩子還在念小學。
坦白說,如果父母覺得自己還是做不到,那就需要參加溝通或人際關係的訓練了。不一定是卡內基,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