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女生還沒結婚有錯嗎?他道出中國「剩女歧視」的扭曲文化:在台灣也能看到

2021-09-08 12:17

? 人氣

可以說,中國男多女少的人口結構,並未使女性在婚姻市場中佔有優勢,反而是為了避免婚約中止,淪為所謂的「剩女」,導致在婚姻的各種權益上做出過多的讓步,特別是購買房產一事之上。女性與男性一樣承擔了結婚購屋的沉重壓力,卻常在付出可觀的購屋經費之後,又被迫放棄房產的所有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說穿了,中國「剩女」在某種程度上只是個虛構的假議題。國家與媒體刻意形塑的「剩女」污名;社會再度接受對傳統性別角色的劃分;以及財產登記制度的缺失,將女性累積房產財富的權益加以排除。女性的婚姻權與財產權,在1980年代改革開放之後以至於迄今,正逐步遭到侵蝕並走向倒退。

作者也在書中透過歷史學者的研究成果,來加以佐證這種倒退的現象,女性今日財產權的薄弱,遠遠不如一千年前給予女性最大財產繼承權的宋代。元代以征服王朝入主中國,重新制定了符合蒙古草原傳統,與儒家父權習俗的財產繼承制度,自此以後女性財產繼承權的黃金時代走向逆轉,無論在財產繼承、婚姻和生育的法律與社會規範,都以改寫成對女性相當不利的狀況。

「剩女」魔咒、女性對財產權觀念的薄弱、過多讓步與性別歧視之下,若是在婚姻中遭遇家暴,受限於法律障礙與經濟上對男方的依賴,只能繼續困在婚姻暴力中難以脫身。而女性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成為「同妻」;單身或不同性傾向的族群,由於不符合異性戀模式的婚姻,則面臨更為嚴峻的處境。

台灣也有「剩女」汙名化?

台灣對於所謂的「剩女」,抑或是來自日文的「敗犬」一詞相信並不陌生,從東亞各國的網路、新聞與諸多影視作品中,類似的討論與戲劇題材可說俯拾即是,族繁不及備載。這種現象,無一不反映了東亞各國社會,對於步入中年、學歷與工作皆有一定成就的女性,在不同程度上仍然因為社會所賦予的性別角色與期待,承受著自身尚未步入婚姻的焦慮,與周遭對大齡單身的鄙夷,尤其是家人的不諒解。

睽諸過往的歷史,與本書所揭露的「剩女」汙名、歧視與困境來看,其實性別平等並非總是呈線性發展且逐步走向越來越進步的狀態,權益的爭取總是困難重重,但是權益的喪失卻總是非常容易。

或許我們應該慶幸,生活在台灣這塊相對自由開放的土地。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仍時常面對不時出現於生活周遭,諸如對女強人或女博士的妖魔化,或是「單身女性無法了解一個家庭的需要」、「穿裙子不適合當三軍統帥」、「30歲以上女性未婚是國安問題」、女總統「未生小孩,不懂父母心」等與性別平權背道而馳,或帶有性別歧視的言論。

面對這些時而顯現,時而潛伏在你我周遭,與平權相違的意識形態,應該保持警覺,或許日後可能又會形成一股逆流,朝向我們反撲,侵蝕多年來台灣性平運動所累積的成果。

本文曾以〈中國「剩女」如何面對歧視、壓迫與污名〉為題,於2015年12月21日刊登於【故事Story Studio】網站。現修訂內文重新發布。

作者介紹|Cathy Tsai 蔡凱西

台北人 / 不專業旅人 / 流浪中的學術人 / 研究旅行史與旅行文化的不良歷史學徒。在出門旅行、閱讀,與作古的旅記文本中持續穿越,已成為生活日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剩女」的歧視、壓迫與污名:我讀《中國剩女》)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