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財訊》報導,被視為難有成長性的台灣金融股,今年以來獲利迭創新高,還連連發動併購案,動輒規模數百億,優異表現跌破市場眼鏡,看來很快就能成為台股的另一大支撐。
「最近外資圈的朋友突然開始問我台灣金融業,」投資人溝通專業機構、寬量國際創辦人兼執行長李鴻基觀察,過去外資投資亞洲金融股,首選不是中國就是東南亞,總對台灣金融股興趣缺缺,今年竟然主動詢問,令他大感意外。
《財訊》報導指出,李鴻基分析,外資投資金融股主要看公司獲利、未來發展及股東回報率。台灣金融業雖然獲利不錯,但業內競爭激烈,成長平緩;沒想到今年以來不畏疫情和低利環境衝擊,獲利迭創新高。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金融三業前7月稅前盈餘來到6562億元,刷新歷史同期紀錄,推估到8月,就能賺贏去年全年,全年獲利可望突破8000億元。(延伸閱讀:台積電賺一波,他為何改存5百張兆豐金?工程師:分批買,你的人生會更輕鬆)
金融股創24年新高
原本股性牛皮的金融股價也大復活。今年截至9月10日,金融類股指數漲幅超過25%,站穩1600點,創24年新高。多家金控市值排名因此大躍進,富邦金、國泰金分別擠下中華電和聯電,躍升至台股市值第5及第7名,中信金及及兆豐金排名也躍升。
根據《財訊》報導,有整併題材的富邦金、開發金和台新金漲勢更是驚人。被併標的日盛金和中壽,因收購價確定,即便大盤上沖下洗,依舊波瀾不驚,成為資金避風港。若以今年8月股價淨值比來看,台灣金融股約1.04倍,已略高於MSCI中國金融類股的0.99倍,「台灣金融股不便宜,還受到外資青睞,這點不容易。」李鴻基說。
其實15年前,國際私募基金曾掀起數波投資台灣金融業的風潮,後來卻因台灣金融業以家族企業為主,外人難以介入,又有政治、勞權意識高漲等不確定因素干擾,讓外資卻步。根據證交所統計,外資對金融保險業的持股比重僅23.22%,最高為中信金、玉山金、元大金。未來外資若回頭加碼金融股,想像空間不小。
事實上,《財訊》分析,外資的確持續增持台灣金融股,根據寬量統計,近10年台灣金融業的總市值增加約1.38倍,而外資投資台灣金融股增幅為1.6倍,外資對金融股投資淨額的增幅比金融股總市值增幅還要大,顯示外資淨流入金融。
花旗消金、安泰銀花落誰家
此外,《財訊》分析,在富邦金強化證券、開發金和台新金納入壽險後,整體金控排名與估值都須重新檢視,其他金控也必須更積極尋找併購標的,否則立刻就會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