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T(輝瑞)疫苗從開始校園施打以來,傳出相當多的學生暈針狀況,甚至有學生害怕而嚇到尖叫。對此,台北市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潘建志指出,暈針情形是古代人類基因演化上的優勢,他也呼籲社會大眾對於「針頭恐懼者」給予更多的同理心,因為這都是基因注定,「越不想出糗,越焦慮越會發作!」
暈針多半和基因有關!醫師曝發作時間在30分鐘內都算正常
潘建志醫師今(27)日於個人臉書表示,暈針是通俗的說法,但醫學上稱為針頭恐懼症,狀況輕微會有頭暈目眩、喘不過氣、無法站立等症狀,另外更輕微、也更多的反應為害怕緊張、心悸胸悶、噁心手抖、視力模糊。絕大多數發作的時間都很短,普遍30分鐘內消失。但這種針頭恐懼症的傾向和體質,可能持續很多年。
潘建志進一步指出,針頭恐懼症的發生多半與基因有關,或是有家族遺傳傾向。因此這種狀況比民眾想像的人數多非常多,依據國外研究少則佔人口10%;多則佔人口30%,但「暈針並不可恥」,相反地,這是演化帶給古代人類基因的優勢。由於過去生活在曠野的人類,面對野獸的尖牙利爪會害怕、想逃避才是正常的,或沒有出現反射性恐懼基因,則容易被淘汰。
潘建志表示,現代病毒大流行時,情況又剛好相反,因為針頭恐懼,而拒絕接受疫苗接種的人,就很容易染病死亡,因此潘醫師呼籲,多給針頭恐懼症的人一些同理心,因為他們也不想,是基因注定使他會暈針,甚至是他越不想,越焦慮就越會發作。
然而暈針的發生,則是所謂的迷走神經性昏厥(Vasovagal Syncope),壓力過大產生的腎上腺素,造成血壓上升,使得腦幹中的迷走神經核轉向壓制血壓心跳。有些人反應過度血壓降低太快,就發生腦部供血短暫不足,會失去意識,但通常不久恢復供血,意識就能恢復正常。
看更多【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s://bit.ly/3aAQ9d6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