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買車不會生財,就是盲目消費?過來人細算背後價值,原來可以讓你賺更多

2021-10-10 07:30

? 人氣

買了不會讓你生財的東西,就代表這筆錢不值得花嗎?(示意圖/取自unsplash)

買了不會讓你生財的東西,就代表這筆錢不值得花嗎?(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如何分辨盲目或聰明消費?理財書會告訴你「買的東西是不是資產?」如果是,那錢會生錢。例如:你買一棟房子,五年後房價上漲,你賣掉立刻賺錢。如果你把同樣的錢拿去買車子,新車一落地就折舊八成,除非你是開計程車,否則買車就不是聰明消費,因為它不會幫你生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買車是負債?他從一連串連鎖反應得出居然能賺更多錢

理性來說,這樣的觀念是對的,但人不是、也不應該100%理性。買車雖然不會生財,但可以生幸福、生和氣、生回憶、生快感,這些不只是能用錢衡量的感覺。要說花這些錢不會回本,只是「表面上」的不會回本,但你買車讓老婆開心> 精神愉悅> 對你更好> 你心情愉悅> 工作效率更高> 賺更多錢,這樣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也可能對你有所回報,從結果看來,錢仍會越來越多。買房子也是一樣,生小孩也是一樣,也就是說,花錢不能只看「直接」的結果,說不定「間接」的結果更好。

某位傳產董事長說,如果年輕人的薪水很低,不如不要儲蓄,把錢拿去交朋友、養人脈還比較實用。我自己的經驗是,交際應酬固然有幫助,但前提是你自己要有利用價值,你應該先花錢投資自己的技能,而非人脈,當你技能滿點,朋友自然會靠過來。我認為,聰明消費的第一個大原則,就是花錢去學東西,但不是每樣東西都權重相同。像我心中「學外語」的權重很大,大到應該比其他人更認真投資,例如花錢去國外住個幾年,狠狠的把外語學好。這過程當然會花很多錢,但人生很長,「錢」就是一種消耗品。前面不是說聰明消費=買資產嗎?還有什麼資產比自己的頭腦來得重要呢?

花錢出國,不僅是學外語也是增廣見聞,我覺得這是筆好投資。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出去住一陣子,所以折衷的方式就是旅行,至少有短暫的停留效果。我們聽過很多創業家的故事,都是去什麼印度、非洲一趟大旅行後,就決定人生志向之類的,國外大學生很流行的Gap Year 也是這樣,因為一旦出社會後,就不太適合在國外long stay。我認為Gap Year 是一項絕佳的投資,花錢去找到人生未來的志向,去探索外在及內在的未知。你現在花的二十萬,未來會幫你帶來十倍或百倍以上的報酬,而且這筆錢越年輕花越划算(在安全的前提下),因為你的「報酬期」越長。你二十歲就學會英文,比四十歲才學會英文,整整多了二十年的報酬期 ── 不僅是學英文,也適用於學習其他東西。所以再強調一次,聰明消費的No.1 就是「花錢學習重要的事」。

投資自己的腦袋是最好的投資。扣掉這項,我認為第二個該花錢的地方就是「開創事業」,這一樣是為了未來著想。假設我們的目的是要越老越輕鬆,但越賺越多錢,也就是“ Work Less, Make More.”,那就不可能只是當個上班族。有錢能使鬼推磨,也能推動「賺錢的飛輪」,大家都想賺大錢,但只有勇敢的創業家敢先投資自己這麼做,買一個尚未實現的夢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