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鋼、中油合作推動的鋼化聯產計畫,不僅將被賦予加速台灣產業達成碳中和的使命,也是攸關中油拓展未來生存空間的重要一步。
歐盟最快將於2026年正式實施碳邊境稅,美國、日本與南韓也很有可能跟進,各界也高度關注未來鋼鐵、石化等原物料廠商將面臨被課徵重稅的衝擊。再加上,4月總統蔡英文明確提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云云,指示相關部會與國營企業務必加速轉型。(延伸閱讀:石化業如何走向高值化?長春林書鴻疾呼:台灣需要新的輕油裂解廠!)
感受到來自國內外的減碳壓力,國內鋼鐵與石化兩大公股事業中鋼與中油,日前宣布展開鋼化聯產合作,《財訊》報導指出,計畫中還包含中碳、長春石化等石化公司,受到各界高度關注。
「為什麼中油與中鋼會有鋼化聯產合作?中鋼是希望未來可以使用液態氫來煉鋼,而中油應該要擔任燃料供應者的角色。」國內石化能源龍頭中油董事長李順欽一席話,勾勒出雙方合作的未來發展藍圖。
資源整合 兩大龍頭動起來
為實現淨零轉型願景,日本、歐洲、美國、中國、澳洲都已投入「零碳石油」—氫能的發展,未來將會完全顛覆現今的能源產業。由於氫能可廣泛應用於現有發電廠,也可取代傳統燃煤或油氣發動的機具,還可以儲存於燃料電池,被視為「未來的能源」。但從各國的發展進度觀之,氫能要實現大量商用化,還有一段很長遠的路要走。儘管如此,面對全球淨零碳排趨勢,中油與中鋼雙方也早已有共識,並規畫出中長期的鋼化聯產合作計畫。
事實上,中油與中鋼這兩大龍頭廠,在更早之前已展開區域能源資源的整合。如中鋼在煉鋼過程會產生蒸氣,中油位於高雄的大林煉油廠恰好需要蒸氣當作燃料,向中鋼採購蒸氣比自己投資設備生產蒸氣更划算。
中油提供氫氣在煉鋼製程中使用反應;中鋼有氧氣工廠,會有副產品氮氣,又是中油所需;雙方在高雄臨海工業區的生產線因此互惠共生。
今年8月,中油與中鋼更進一步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立工作小組,積極推動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甲醇和其他化學品的減碳技術合作。根據《財訊》報導,主要是由於中鋼在煉鋼過程中,每年會產生約200萬噸轉爐氣、1640萬噸高爐氣等副產物,其中轉爐氣含有60%一氧化碳、20%二氧化碳;高爐氣含有20%一氧化碳、20%二氧化碳,若能以這些中鋼的副產品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作為炭源,用碳捕捉技術收集並加以純化,再搭配中油的化工製程技術,以及反應所需的氫氣,轉化為甲醇、甲烷、醋酸等高值的化工產品,不僅可以做到循環經濟,還能夠達到減碳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