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幾個關鍵的場景,以大量的特寫構成,特寫尚恩與納森兩人在房間中汗水縱橫的肌膚,貼近每個人都有的單純慾望,甚至把鏡頭瞄準夜店中的灰塵:當觀眾凝視著這些灰塵中的病毒,是否也感受到病痛與恐懼靠的我們那麼近?當尚恩與納森在派對之後回到房間,旁觀的我們又是否擔心起病毒會摧毀兩人的美好愛情?儘管到了現在,愛滋病已經能受到藥物控制,就像一般的慢性病,但人們當初的源自無知的恐懼,已經完全蔓延開來、根深蒂固,愛滋、同志的標籤在社會相互污名。
導演不斷切換性愛與愛滋病抗爭、病毒特寫等場景,讓我們更靠近同志在慾望與恐懼中拉扯的焦慮。性與愛,明明都是美好而愉悅的事情,但同志對愛的渴望、對性的慾望,卻都要參雜著各種層次的恐懼,恐懼著旁人的眼光、恐懼著身體的病痛。這樣的愛,有多少人有勇氣去追尋?在尚恩與納森的心中,他們只不過是要像一般人一樣享受愛與情慾,卻必須付出更多的勇敢,毫無畏懼地面對各自不同的課題,必須要堅強起來,才不會失去溫柔。
同樣是同志電影,前陣子影迷之間討論度爆棚的《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描繪的是純粹的愛,而《BPM》則是愛與痛交織的生命故事。與《驕傲大聯盟》一樣以愛滋患者作為主角,卻是以完全不同的觀點、完全不同的手法呈現,《BPM》仔細刻畫患者與抗爭者的日常,摸索性別、政治、病痛、愛、自我與生命。
隨著尚恩的病情惡化,我們終將明白他最後難逃一死,明明可以將主角尚恩的死打造出悲劇英雄的敘事,但是故事的尾端,導演卻選擇讓觀眾好好的向恩告別,納森也在一旁溫柔的陪著尚恩走完了人生最後一段旅程,而他生前的朋友一一瞻仰遺容,面對死亡他們選擇不哭不鬧、不慍不火、不疾不徐,最後以一場骨灰抗爭作為故事結尾,尚恩的任務結束了,但是ACT UP仍然要為了平等、為了人權為了愛、為了對抗世界異樣的眼光而繼續努力。《BPM》展現出兼具的勇敢與溫柔,這不誰最後成為了英雄無聊公式,而是一個動人,充滿激情、充滿愛,有生有死、有血有淚的人生故事。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地下電影(原標題:【#地下評論】《BPM》愛與痛交織的生命節奏)
責任編輯/潘渝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