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父母不敢麻煩長子,卻要「最不受寵的孩子」照顧晚年?學者揭開父母不說的黑暗真相

2018-04-03 10:56

? 人氣

關於父母偏心的對象,除了孩子的性別之外,出生的順序也經常成為討論的話題。例如長子往往受到父母的過度期待、老么最受寵等,這些說法各位應該不陌生吧?或許你身邊的人就有過這樣的經歷,也或許你自己就是過來人(抑或受害者)。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依賴長子、忽視次子、寵愛么兒

我個人經常關注國外的研究,因此這一節所討論的內容不見得只限定在日本。至今的研究中,大家對長子的看法和一般的印象大致相同,具體來說,長子長大成人後,父母通常會覺得「他是最可靠的孩子」,或是期待他「讓自己依賴」。

另一方面,研究當中的確有很多內容和一般人對老么的看法相符,認為「老么最受寵」。報告中顯示,老么長大成人後,父母往往還是把他們當成「小小孩(Baby)」,總是想要照顧他們,覺得他們是孩子當中和自己最親的。不過還是有不少報告顯示結果並非如此。

從這些研究結果反而可以得知,父母對排行中間的子女的看法和一般人的認知完全一致。因為幾乎所有研究都指出,這些子女最不受父母關注,而且他們自己也感覺得到這一點。這個看法的一致性,在報告中比關於老么的認知還高。

首先,我們可以說,長子這一生都很可能會被父母要求做一個「可靠的孩子」。其次,為什麼排行中間的小孩特別會(感覺)被「冷落」?我認為這和失去老么地位後的「落差」也有關係。

以子女的「成就」為例。父母會希望長子是「成材的哥哥」,可是孩子長大以後,他們要是發現次子在學業和事業上都有更亮眼的成績,也可能見風轉舵,把「依賴對象」換成次子。當然,為了讓長子成為「成材的哥哥」,父母的「投資」絕對不會手軟,所以最後長子也可能如父母所願獲得不錯的成就,而父母便能如原本的預期那樣依靠長子,只是這項「投資」的效果並不見得會完全如父母所期待。

期待「被拖累也無所謂的小孩」來照顧

父母對子女的偏愛,不僅代表情感上的偏好,還含有另一項意義,那就是「將來要讓誰來照顧自己」。如果父母已經決定老後最想依賴的孩子,而且也會要求這個孩子照辦的話,兄弟姐妹間的「差距」就和父母息息相關。原因如前所述,是由於接下照護父母重擔的手足往往會陷入困境,和兄弟姐妹間的「差距」更會日漸擴大。

如果將希望子女照顧自己的心情稱為照顧期待,那麼這個回應照顧期待的人選是怎麼產生的呢?

首先浮現在腦海裡的是性別。前面也提到過,選擇符合照顧期待的對象時,女兒比兒子更容易出線。偏愛女兒乍聽之下「還可以接受」,可是如果有好幾個女兒的時候怎麼辦?相反地,如果沒有女兒,全部是兒子的時候又該怎麼辦?

這麼說可能讓人聽了不舒服,可是根據我個人先前的研究,父母的照顧期待容易指向「被拖累也無所謂的小孩」

持平而論,其實父母並不一定有很清晰的想法,認為「這個孩子被拖累也無所謂」,只是他們的確會有優先順序,認定某個孩子「(的人生)絕對不能被我拖累」。

於是在挑選照顧自己的對象時,便會找那個優先順序排在後面的孩子。而根據我個人的調查,也曾經好幾次發現父母對子女抱有這樣的心態。

作者|平山亮、古川雅子

平山亮:1979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研究所博士,專長為家庭與生涯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現任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福利與生活照顧研究團隊研究員。

古川雅子:1972年出生於日本栃木縣。上智大學畢業,現為報導文學作家,寫作題材主要是與癌症‧失智症共處、科學與社會、震災與群體等。目前也為雜誌《AERA》的專欄「現代肖像」執筆。

本文經授權轉自聯經出版公司《手足風險:當我們慢慢變老,兄弟姐妹究竟是我的資產,還是負債?找回親情與現實的平衡點》(原標題:當父母這道「防波堤」決堤時)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