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大爆發、加密貨幣驚驚漲,虛擬世界未來將如何發展?

2021-11-09 16:39

? 人氣

加密貨幣勢必在元宇宙世界裡,掀起另一波炒作(AP)

加密貨幣勢必在元宇宙世界裡,掀起另一波炒作(AP)

我們想讓你知道:元宇宙確實是未來一個全新的市場,將會為科技業,甚至金融業、精品業帶來巨大商機,但是不應該過度炒作才不會過度期待。加密貨幣在真實世界裡就是個圈錢的把戲,但是在元宇宙的虛擬世界裡將找到應用場域,在產業推動元宇宙發展時,也應該留意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

元宇宙大爆發,臉書創辦人說:「元宇宙就是下一世代的網際網路。」由於目前臉書營運面臨瓶頸,因此開始啟動轉型將「臉書(Facebook)」改名為「超越(Meta)」;輝達執行長說:「元宇宙的經濟規模終將大過實體世界。」由於虛擬世界3D建模需要大量的圖形處理器(GPU),將為輝達(Nvidia)帶來另外一波成長動能,股價因此大漲。到底什麼是元宇宙?是炒作還是真的會成功?未來會帶來那些商機?為什麼連金融業、精品業也擁抱元宇宙?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什麼是「元宇宙(Metaverse)」?

「元宇宙(Metaverse)」是由「超越(Meta)」和「宇宙(Universe)」兩個字組合而成,這個名詞源自於美國科幻作家斯蒂文森在1992年的小說《雪崩》,故事在描述平行於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未來人類以虛擬替身的形式相互交流。我們可以想像成虛擬現實,人們可以在虛擬世界做任何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可以做或不能做的事情,並且以各種方式與真實世界互動。(延伸閱讀:元宇宙形成中,你不可不注意的趨勢)

如果上面的文字無法讓你理解,那就去看場電影吧!

電影「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描述2045年大部分的人們為了逃避真實世界的混亂而投入虛擬的網路遊戲「綠洲(Oasis)」,在電影裡真實世界的人類與虛擬世界的連結只有視覺、聽覺、觸覺,這是元宇宙初期的樣貌[1],玩家可以在虛擬的世界裡參加賽車與舞會,可以和人工智慧控制的虛擬人物交流,目前的技術包括: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混合實境(MR)、影像感測器、麥克風與音響、動作偵測器等,已經可以達成視覺、聽覺、觸覺的感受。

[1] https://youtu.be/jjO9DF57_vE

元宇宙示意圖(圖/曲建仲)
資料來源:華納兄弟娛樂公司影片截圖。

電影「駭客任務(The Matrix)」描述2199年,真實世界已經被電腦機器所佔領統治。為了培養人類成電池當做能量來源,電腦機器模擬1999年的人類世界創造出虛擬程式世界「母體(The Matrix)」,藉由和人體大腦神經聯結的連接器,使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心理(六根)等訊號傳遞到人類大腦時都彷彿是真實的,以此囚禁人類的心靈,這將是終極版的元宇宙[2],聽說今年聖誕節第四集要上映了,先睹為快。這裡的嗅覺、味覺、心理目前技術還不成熟,或許是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

[2] https://youtu.be/eV9WYnp8GSc

[3] https://youtu.be/9iW7U5P81VM

元宇宙示意圖(圖/曲建仲)
資料來源:華納兄弟娛樂公司影片截圖。

第一個接近元宇宙的平台「機器磚塊(Roblox)」

講到元宇宙的概念,許多人立刻會想到目前熱門的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例如:動物森友會、模擬市民、暗黑破壞神、仙劍奇俠傳等,這些線上遊戲可以讓玩家在虛擬的遊戲裡擁有另外一個身分與全新的生活,由於技術上的限制,這些線上遊戲帶給玩家的沉浸感不足,內容也只是遊戲,與元宇宙希望建立的世界還有很大的差距。(延伸閱讀:不就是砍樹、釣魚、種菜,到底在紅什麼?一篇文明白《動物森友會》讓人中毒的十大原因)

第一個接近元宇宙的平台是「機器磚塊(Roblox)」,它不只是一個線上角色扮演遊戲,使用者還可以設計自己的遊戲、物品、衣服,同時遊玩自己或其他開發者建立的各種遊戲,是由像樂高積木般的虛擬磚塊所建構的網路虛擬世界。就好像我們的影音創作發表在Youtube平台上,或程式設計師的程式創作發表在APP store平台上,經由平台分享讓Google分潤的概念類似。

元宇宙目前還在多強爭霸的階段

目前元宇宙的建立還在初期的戰國時代,各種不同的社群平台與遊戲廠商都躍躍欲試,因此還沒有系統能夠一統天下,未來誰會勝出還不確定。

元宇宙的未來可能有兩個發展方向:第一種可能是由某家公司主導,但是開放原始程式碼讓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類似Google建立Android平台讓所有開發者在平台上建立應用程式(APP)。

第二種可能是由某個基金會主導,開放原始程式碼讓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不同公司開發的虛擬世界具有相容性,可以串連成大一統的元宇宙,就像我們現在使用相同的通訊協定在網際網路上漫遊一樣。我們在思考元宇宙時必須跳脫線上遊戲的思維,發展成創意發想平台、互動社交平台。

在元宇宙的虛擬世界裡,加密貨幣將找到應用場域

加密貨幣在真實世界裡就是個圈錢的把戲,但是在元宇宙的虛擬世界裡,它將找到應用場域,我們以「不可替換代幣(NFT)」為例子來說明。(延伸閱讀:一場規模空前的去中心化龐氏騙局:連政府與企業家都想跳進來玩的把戲!)

媒體報導推特(Twitter)執行長杜錫(Jack Dorsey)把自己15年前發出的首條推文拿來發行「不可替換代幣(NFT)」並且拍賣,最後由區塊鏈新創公司Bridge Oracle執行長(帳號@sinaEstavi)得標,一則貼文賣了290萬美元(大約新台幣8,200萬元),報導說可見大眾對經由區塊鏈技術認證的虛擬物品胃口有多大,這次杜錫推文的拍賣凸顯了人們對不可替換代幣的興趣激增,這個在真實世界裡這只是炒作手法而已,為什麼在虛擬世界裡就有應用場域呢?

對不可替換代幣(NFT)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這個文章:比百年鑽石行銷騙局更精彩的把戲:加密貨幣!?

不可替換代幣說明(圖/曲建仲)
史上第一則推特發文轉為不可替換代幣(NFT)後,被加密貨幣業界人士大舉競標(圖/曲建仲)

我買了「不可替換代幣」,我實際上拿到了什麼?

2006年3月21日,杜錫在鍵盤打下:「剛剛設定好我的推特(just setting up my twitter)」,這樣平凡無奇的話,發出後成了史上第一條推文。

如果買了杜錫首條推文的「不可替換代幣」,我實際上拿到了什麼?答案是:什麼也沒有,你只是買下了乙太坊認證的一枚「不可替換代幣(NFT)」,代表你擁有上面這條貼文的虛擬所有權而已,任何人進入推特還是可以看到杜錫的首條推文,除非他把這條推文下架,因此買下這個不可替換代幣其實你什麼也沒拿到,等於只是捐款給杜錫而已。

我們用一個示意圖來說明,數位畫家Alice畫了一張電腦畫作,並且用這張畫作到乙太坊區塊鏈平台發行一枚「不可替換代幣(NFT)」,在數位資產交易平台上拍賣,經過買家競標最後由Bob以100枚乙太幣得標,接著Alice把這枚不可替換代幣(NFT)匯給Bob,而Bob把100枚乙太幣匯給數位資產交易平台,其中10枚乙太幣是手續費,剩下的90枚乙太幣再匯給Alice,所有資料都記錄在乙太坊礦工的電腦裡,由於乙太坊區塊鏈不可竄改,因此可以確保這枚代幣是真的代表這張電腦畫作,整個行為和一般的藝術品拍賣大同小異,唯一的差別是必須發行一枚不可替換代幣(NFT)。

不可替換代幣運作示意圖(圖/曲建仲)
不可替換代幣運作示意圖(圖/曲建仲)

不可替換代幣(NFT)對藝術創作者的意義

一般的藝術品拍賣,買家可以拿到一張實體的畫作,任何其他人畫的都是贗品,而且真假可以經由科學分析技術判斷;但是數位畫家創作的是數位畫作,其實就是個電腦檔案,任何人只要複製這個檔案,拿到的和原本的畫作完全一樣,因此不會有買家想要購買這種任何人都可以任意複製的東西,這樣就很難保障數位畫家的權益。

經由發行「不可替換代幣(NFT)」可以協助數位畫家創造一枚「唯一的」代幣,代表這幅畫作的虛擬所有權,再拍賣這個代幣取得報酬,而且不可替換代幣是經由區塊鏈的智能合約程式發行,因此可以設定條件保障畫家的權益,例如:未來這枚代幣再拍賣轉手時,可以再分潤給畫家,等於未來每次拍賣畫家都可以取得部分報酬,改善了目前一般的藝術品拍賣,畫家只能拿到第一次拍賣報酬的缺點。

問題是一般的藝術品拍賣,買家可以拿到一張實體的畫作,但是不可替換代幣拍賣,買家拿到的只是擁有一個數位畫作的虛擬所有權而已,等於只是捐款給畫家,這個其實是當初發明不可替換代幣的目的之一。如果只是捐款而已,為什麼有人會買呢?因為只要你相信幾年以後可以再用更高的價錢拍賣給別人,你就會買不是?

既然什麼都拿不到,為什麼有人出價290萬美元買杜錫的首條推文?

有沒有注意到,到底是誰互相競標、不停把價格喊高?一位是區塊鏈平台波場(TRON)創辦人,一位是區塊鏈新創公司Bridge Oracle執行長,這些人都是加密貨幣玩家,也是目前在經營區塊鏈事業的人,他們競價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

在當年很少人採礦,比特幣、乙太幣都還不值錢的年代,有一部份加密貨幣玩家已經開始玩這個遊戲了!他們手上多的是比特幣、乙太幣,而且持有成本極低,現在一枚比特幣60,000美元,一枚乙太幣2,000美元,只要50枚比特幣或1,600枚乙太幣,就能湊到290萬美元標下來這則貼文了;對他們來說,實際付出的成本可能只有幾千甚至幾百美元,讀者有沒有注意到,競標雙方用的其實不是美元,而是乙太幣(ETH)?

用這個手法互相競標,可以製造出「大眾對經由區塊鏈技術認證的虛擬物品胃口很大」或「人們對不可替換代幣的興趣激增」的印象,媒體標題不是這麼寫的嗎?如此一來,可以再次炒高加密貨幣,另外在交易所把手上的其他乙太幣或比特幣倒掉一些,不是又大賺一票了?更何況,這些玩家本身就在經營區塊鏈相關的平台或事業,把區塊鏈話題炒熱,原本就是一定要做的行銷不是?

不可替換代幣(NFT)在真實世界只是炒作,但在虛擬世界代表財富

不可替換代幣(NFT)之所以在真實世界只是炒作,主要原因是並沒有一種技術,能夠讓實體的畫作與虛擬的不可替換代幣產生實質上的連結,我買了不可替換代幣,其實只是擁有一個數位畫作的虛擬所有權而已,等於只是捐款給畫家。

但是在元宇宙的虛擬世界裡,所有的財富都是虛擬的,一台跑車、一棟豪宅、一張畫作都只是一個電腦程式,可以經由演算法使「這個電腦程式」與不可替換代幣產生實質上的連結,意思是這枚不可替換代幣就代表了這棟豪宅(電腦程式),變成類似真實世界裡的財產證明,加密貨幣又稱為「虛擬貨幣」,在真實世界裡都可以炒到天價了,怎麼可能放過這個在虛擬世界炒作的機會?

科技業界爆紅:元宇宙(Metaverse)將主宰全宇宙?

Roundhill投資公司預估2030年產值高達新台幣2.5兆美元,這個數字可能有些誇大,但是確實代表元宇宙未來有不小的市場,光是目前的全球遊戲市場每年就有超過1,200億美元的商機,問題是除了科技大廠躍躍欲試,為什麼連金融業、精品業也擁抱元宇宙?

大家想想,要建立一個能夠容納全球數十億玩家的虛擬世界,而且現在大家對畫質與3D影像的要求愈來愈高,需要加蓋許多資料中心,包括:伺服器、中央處理器(CPU)、圖形處理器(GPU)、儲存元件(DDR/Flash);使用者連線需要各種網路設備與終端裝置,包括:網通設備、光纖通訊、5G物聯網、AR/VR眼鏡、顯示器、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顯然會給科技產業帶來巨大的商機。

此外,玩家在元宇宙裡需要線上消費、虛擬信用卡,當然少不了在真實世界已經炒翻天的加密貨幣,因此金融業就有參與的角色;在真實世界裡我買不起愛馬仕的包包、鞋子、項鏈、耳環等各種精品,在虛擬世界裡不就可以買了嗎?因此精品業就有參與的角色。

在真實世界裡,我住狹窄的公寓、開國產轎車,在虛擬世界裡就可以住高級豪宅、開法拉利跑車;在真實世界裡,我是個員工每天被老板罵,在虛擬世界裡我就是老板可以罵別人;在真實世界裡,想搭SpaceX的太空飛船去火星貴森森我付不起,在虛擬世界裡我當然可以去星際旅遊跑遍全宇宙,甚至元宇宙會提供某些工作,所以未來可能有人在真實世界沒有工作,是進入虛擬世界上班的,總之當我們在思考元宇宙時,請發揮你的想像力…!

元宇宙(Metaverse)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

雖然元宇宙可以替各行各業帶來巨大的商機,特別是新冠疫情造成大家必須減少實體活動改成線上活動,為這波元宇宙發展推波助瀾,但是我們也必須了解未來的元宇宙如果不以法律進行規範可能帶來的負面問題,例如:在虛擬世界裡的個人隱私如何保護?商業利益如何分配?炒作詐騙如何預防?(延伸閱讀:元宇宙是包著商機糖衣的泡沫?鴻海、仁寶掌握iPhone、筆電代工市場,為何在VR無存在感?)

更重要的是元宇宙對於青少年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未來有一天家裡的孩子可能每天放學回家就戴上AR/VR眼鏡進入元宇宙,和虛擬世界裡的人物交朋友,完全不與真實世界的人交流,而長期配戴AR/VR眼鏡對眼睛與大腦可能造成的傷害,這些都是未來元宇宙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我們必須及早因應。

反而要留意,我們自己是不是成為替別人抬轎的韭菜?要記得,在龐氏騙局裡賺錢的關鍵是要讓自己永遠是上線,千萬不能做下線,更不能做最後一個下線,也就是別做股市裡常說的「最後一隻老鼠呀」!


作者為台大電機博士,知識力專家社群創辦人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