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發展性來評估工作收入
工作如果沒有發展性,就要快點換工作了。又或是產業的發展性不錯,但職位所提供的薪資報酬、經濟支撐或儲蓄能量,遠低於自己的預期,沒辦法支撐自己與家人未來想過的生活,那麼也要考慮換工作。
換到好工作,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年薪要求愈來愈高,對職等職位的要求也愈來愈高時。此外,跳槽後,還要考慮,是否有適應能力能夠生存下來。
我覺得除了該產業的專業知識外,跨領域的學習更是關鍵。當我還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時,下班後就一直持續進修補充跨領域專業知識。工研院、清華和交大,就是我的學習場所。半導體是跨學科的工程,但在技術導向下,多數工程師都只專精一部分。
我的想法是具備跨領域知識,視野比較廣,能力也會比較強,才有機會脫穎而出。這些進修課程發揮了雙重作用:當下解決了工作上的困擾;另一方面有系統地培訓自己的能力,讓我謀職順利。
一開始工作的年薪基期低,不到45萬元,我設定年薪每年12%的調幅。在一家公司內,這種調幅基本上很難,所以我不停地換工作,每換一份工作,基期有可能調20%以上。之後,加上公司內每年微調,再加上員工認股或分紅,平均而言就可以達到這個目標。工作14年,基本上有達成每年平均年薪增加12%的要求,這還不包含IPO賺的。
跨領域終身學習
在新竹工作7年,雖然年薪每年可以達到調12%的目標,但是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早晚會碰到天花板。工作也累了,煩了,想換領域,看是不是有機會讓薪資持續大幅成長,或讓生活產生不同的刺激。
34歲時有一個大好機會,參與了經濟部跨領域科技管理MMOT的學程,這學程挑選了各行各業的菁英培訓,我在工研院上了4個月的課程。這專案學程的啟動主要有3大部分,一是技術移轉、二是投資評估、三是智慧財產權。後來則有30多人到美國受訓,我很幸運地被挑選上。此時,我送給自己一份最棒的禮物,就是離職去美國受訓3個月。這也讓我的想法開始改變,回國後,加入了一間有發展前景的I公司,繼續類似的工作。
那段時間的學習,對日後的工作,以及投資的想法等,有很大的幫助。
天降甘霖,準備大水桶來承接
每年調薪的幅度12%,對我而言,顯然還不夠。「只調12%」這件事,鐵定沒辦法支撐我未來想過的生活。我的薪資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過好日子大概還可以,但35歲大限就快到了,我的焦慮感不斷再提升。關鍵重點是,我需要一個更積極的作為。
在美國時,透過接觸很多位創業家,我看到「體制內創業」的工作樣態。I公司提供員工認股計畫,可當原始股東,這是吸引我的地方。根據景氣循環,我研判公司最少有5年的獲利黃金期,而且公司預計3年要上市。我暫時放棄原來想換跑道的想法,回到老本行。一進I 公司就開始大量認股,分批認持續認,待IPO後,為財富自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股票全數賣出時,37歲達到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