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遇禽流感,台灣政府就只會撲殺賠償?看香港這位養雞達人如何抓到關鍵杜絕疫情

2018-03-26 07:30

? 人氣

(圖/食力提供)
「2003年後,政府推出新的發牌條件及相關生物保安措施,香港的養雞場基本上再無發現禽流感。」——香港康力農場創辦人郭銘祥先生。

郭銘祥回憶自己的養雞場過去受到禽流感襲擊的情形。「1997年2間爆發禽流感的養雞場,正是供應雞苗給我的養雞場,」他續道:「他們(供應雞苗給郭銘祥的養雞場)在元朗的大型市場買了一些雞隻,打算作配種之用,可是拿回養雞場以後,雞隻受到感染陸續死亡,用藥物控制病情無效,3000多隻母雞全部病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漁護署派人抽取樣本檢查仍找不到病因,便送到美國化驗,最後發現是H5N1。」郭銘祥的養雞場於2002年,再發生禽流感疫情,雞隻大量死亡,適逢2003年政府訂定一系列農場生物保安規條,他下定決心重建養雞場。康力農場的建設,並非一朝一夕,乃經過郭銘祥多年來的實踐與改良。他表示,雞舍都是自行設計,除了需符合政府的衛生規範,還要考慮通風及恆溫系統。

(圖/食力提供)
郭銘祥在養雞場加裝不少抽風扇,雞舍設有良好的通風系統,確保空氣流通。)

溫差太大、通風不良容易使雞隻生病 環境管控實為防疫關鍵

郭銘祥指出,雞隻長出羽毛便能抵禦寒冷,可是溫差過大會降低其免疫力。為此,他為每個雞舍建立起完善的保暖系統,鋪設水管到雞舍內部,室溫降低時,馬上供應熱水到各雞舍裡,熱水管佈設在地下或雞籠底部;若天氣炎熱則開啟風扇、抽氣扇幫助散熱,維持室溫恆定。「雞隻最怕被風吹到,」郭銘祥補充道:「所以晚上要把風扇和抽氣扇關掉,不然牠們會生病。」

(圖/食力提供)
康力農場的雞舍有完善的保暖系統,室溫降低時,馬上供應熱水到各雞舍裡,熱水管佈設在地下或雞籠底部。

良好的通風設計亦是康力農場改良的一大重點。郭銘祥認為,雞隻在空氣不流通的環境,受感染的機率較高,因此,他多次改良雞舍的設計,加裝抽氣扇,務求雞舍通風暢順。他表示,現在雞舍採用金字塔式設計,考慮到政府規定養雞場有建築高度限制,每間雞舍兩邊的雞籠只有5至6層,並呈梯級形狀,如此一來,上層雞糞或雞毛便不會掉在下層的雞籠裡,方便清潔,保持環境衛生。

(圖/食力提供)
郭銘祥採用金字塔式的雞舍設計,每間雞舍兩邊的雞籠只有5至6層,並呈梯級形狀。

郭銘祥表示,自己曾考慮過台灣水簾式的雞舍設計,但最後決定不採用,因為雞種有差異,他飼養的雞隻與台灣白肉雞成長週期僅35天不同,康力農場所養的嘉美雞成長期為90天,期間會換毛,掉下來的雞毛容易造成堵塞問題,需要經常清潔,且雞隻成長週期長,採水簾式飼養法的話,輪轉率低,香港寸土寸金、並不適合。

由於雞隻飼養期較長,郭銘祥將雞隻分為小(0至4週)、中(4至8週)、大(8至13週),以不同批次區別,分區管理。「就飼養密度而言,小雞約1平方米50隻,1個雞籠有50至60隻;中雞約1平方米20隻,1個雞籠有8至10隻;大雞約1平方米15隻,1個雞籠僅2隻。」郭銘祥指出,目前的飼養密度既不過份擁擠,又能符合經濟效益。但若為了通風,為什麼大雞不單獨飼養、而需要有「室友」呢?郭銘祥笑著說:「雞像小孩子搶吃一樣,具有競爭心理,2隻共處一籠,跟單獨1隻相比,反而食量增加、重量也增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