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多國家愛泡茶、種茶葉,該如何創造自己的特色?閃耀東亞的馬來西亞茶文化

2018-03-07 12:46

? 人氣

談及大馬茶文化,不得不追溯到華人南移的故事,而最早來到馬來西亞的華人,則是十五世紀隨鄭和下西洋來到這片土地的華人,自然的也把中國的飲茶習慣帶入。時至20世紀初,許多華工紛紛來到馬來西亞從事開墾、勞動的工作,面對著酷熱的氣候以及惡劣的環境,茶成為了重要的解涼劑和保健飲品。此時的馬來西亞華人,主要來自廣東、廣西、福建、海南、潮州、客家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據《南洋茶事》的分析,籍貫、工作的環境與喜愛茶的種類有密切的關聯,兩廣與粵人大多從事礦業和農業,故鍾愛能夠去濕活絡血氣的普洱與六堡;而閩南、福州以及潮汕人主要從事漁業,故喜歡可以提神醒目的鐵觀音與水仙。如此一來,也帶動了之後各種茶類的進口(主要是從中國大陸進口)以及潮州工夫茶和兩廣蓋碗茶的引入,此時的飲茶,可以說已經相當普遍。大馬華人愛喝茶,除了茶本身的功效之外,也是一種不忘祖的思鄉情懷,透過茶味的記憶來緬懷自己的故鄉

馬來西亞早期的茶文化,雖說已經有工夫泡了,但大部分尚屬民間的飲食習慣,往往伴隨著主餐而飲,真正把茶推向「藝」的層次,則不能不提1987年由林福南所創辦的「紫藤茶坊」。紫藤茶坊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第一間茶坊,如今已發展為紫藤茶文化集團。看到「紫藤」一詞,容易令人聯想到臺灣周渝所創立的「紫藤廬」,周渝是臺灣第一代茶人(之一),其對臺灣茶文化的推動可謂功不可沒。有趣的是,當時的馬來西亞亦受到臺灣茶文化的影響,如今一些茶莊仍有在銷售周渝拼配的普洱茶,稱之為「名人茶」。

林福南曾在臺灣留學,其創辦紫藤之後,掀起了一股留臺文化茶坊潮,同時也興起了宜興紫砂壺和各種老茶器的收藏、普洱茶和六堡茶的鑑賞、工夫茶等等的文化,當然也包括茶藝精神。另外,任何的藝術文化,要能夠成氣候,都必須有大師級別的代表人物,他們在這片領域投入一生的歲月,耕耘不懈,留下傳承的燈盞。同樣的,大馬茶文化能擔當起「南洋印記」的稱號而為世人廣知,被譽為大馬茶界泰斗的林平祥(又稱「茶人阿爺」)可說是靈魂人物。林平祥是紫藤集團的顧問,其多年的茶藝教學、茶藝活動的策劃與推廣,造就不少才俊,如今的他可謂桃李滿天下,備受茶界的尊敬。

茶,要成就為「文化現象」,除了茶本身的種類與品質之外,茶之外所引伸、擴延的事物如茶源、茶器、茶莊、茶人、茶展或論壇活動、烘培技術,乃至於茶的包裝、銷售等,都是串聯起文化的圖像。馬來西亞的茶,在包裝上,有宣紙包裝的四方包;在茶具方面,有潮州茶承;在烘培技術上,有各家茶莊將茶進口之後再用自己獨門的加工烘培技術(此可因應大馬口味的需求);在茶類上,有自己命名的茶,如木槿花、獨樹香等,這些茶的茶菁雖然來自中國大陸,但是因為是大馬自己揀選監製的,故亦有著大馬在地化的特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