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房價從是從哪一年開始漲?專家點出最關鍵12年,是多數人財富出現重大分水嶺時間點

2021-12-15 14:58

? 人氣

房價飆漲,打炒房有用嗎?(示意圖 / Pexels)

房價飆漲,打炒房有用嗎?(示意圖 / Pexels)

2003年~2014年的房價飆漲是台灣民眾財富的一次重大分水嶺,有房和沒房從此在財產上截然不同,但是這一波的房價飆漲合理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一波的房價上漲一直延續到2015年才開始止漲回跌。大多數的人都把當時的房價下跌歸因於政府打房(囤房稅、房地合一、選擇性信用管制),我卻認為不盡然如此,政府一連串的打房措施是「防範」了房市的驟然崩盤,「疏導」了房價的下跌(軟著陸),而不是房價下跌的主因。其實2011 年的房市交易量就已從高峰下墜,也顯示當時的房價已是強弩之末,能接手的買方已經不多,加上待售餘屋量快速增加,房市下跌之勢已經形成,而政府的打房措施算是「剛好」而已,防止了房價繼續虛漲引發的暴跌和崩盤。

我的觀點是:2003年起的房價上漲,是房市上個週期(熊市持續了12年之久)所蓄積的購屋能量,加上資金行情所引發,隨後炒作助長了行情,引爆了飆漲之風。

2015年開始,房市止漲走跌,是「不正常的超漲一定會面臨回跌的宿命」後的合理發展。當時我也推估在正常情況,房價會止漲到2023年。

沒想到2020年的疫情引發了全球的資金大放水,造成全球的流動性泛濫。

2020年的台灣,在中美對抗之下,經濟上反而因而獲益,GDP順勢成長,到了下半年,又碰上營造成本(缺工、原物料)上漲,加上2020年後的房市(熊市)週期又已逐漸走向末段,全球救經濟下的資金放水(泛濫)、低利率,台灣的房價再起之勢躍然成型,此時,若順勢發展,類似2003年那一波的房市飆漲難免再度啓動。

好在,政府已經看到了「房市的上漲預期」正在形成,在超前部署下防範未然,一連串的打炒房措施在短期內迅速連番上漲,並通過立法付諸實施,這一連串高效能的運作將可望打消另一波可能的房價飆漲。也正是所謂:「在派對最熱鬧的時候撤掉酒杯」,防止賓客酒後鬧事(炒房客炒房把房價炒翻了天)。在此,筆者必須給執政當局按個讚。

在正常情況下,房價原本就伴隨著經濟成長緩步上升,但炒房卻改變了這種情勢,在炒作下,房價「快速而高幅度」的上漲,形成了已購房者對還來不及買房人的財富掠奪。很多曾經買房、炒房迅速賺到錢的人,並不是因為這些人有什麼投資眼光或投資能力,而是因為炒房破壞和扭轉了正常的市場供需,造成整個社會財富的不公平重分配

高房價是因為不均衡造成的

世間萬物的不和諧都可歸結為分配不均,高房價也是因為不均衡造成的,可是我們就是很難做到平衡。大城市房價上漲,有其支撐的理由,這是資源配置不均,這種不均包括資訊不對稱、人為炒作

市場供需決定房價

在市場經濟裡,一切看供需,不講什麼道德倫理。市場本來就與道德背離,這不是訴諸道德所能解決的。有些人擁有房子好幾間,卻也有不少沒有房子的人,兩方都沒有錯。一些大城市年輕人買不起房也很正常,倒是政府有必要協助他們解決居住問題。

積極推動老屋改建、出租住宅,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過去政府放任財團、房地產開發商、房仲業者、炒房客炒作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直到後來,在一連串的打房措施下,加上剛好搭上了房地產景氣循環的尾段,才壓抑了房價,如今,政府開始為這種不平衡現象尋求改變,對炒房的人要讓他們無利可圖,沒房的人要讓他們不愁沒房可住。此時政府除了要讓房價回歸理性,更重要的是建造更多適合民眾居住的房子。積極推動老屋改建、出租住宅,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正是正確的方向,而最終目的是讓大家實現美好的住房夢想。

文/胡偉良

責任編輯/焦家卉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偉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