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如何打造超強團隊?曾國藩靠「2大用人法則」建立戰無不勝的湘軍,一舉擊敗太平天國

2022-01-27 10:09

? 人氣

清朝名臣曾國藩認為人要「名實不符」,占據什麼位子,就必須承擔什麼樣的責任,而獲得了什麼名聲,必定要有那樣的功績。(示意圖/取自IMDb官網)

清朝名臣曾國藩認為人要「名實不符」,占據什麼位子,就必須承擔什麼樣的責任,而獲得了什麼名聲,必定要有那樣的功績。(示意圖/取自IMDb官網)

將芮瑪麗和其他學者的論點予以綜理,可以從三個面向回答清朝何以延續的問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第一個根本因素是太平天國的內在矛盾──用外來的、異質的信仰進行傳統的農民動員,將底層尚未被清朝同化的漢人認同激發出來。以漢人立場反對滿清,那又如何自圓其說接受外來、陌生的「拜上帝教」?太平天國用來傳播素樸平等信念的手段,與其反對滿清的種族意識基本上是不相容的。

回顧歷史,朱元璋從很低的出身在元末逐漸崛起,中間畢竟還是得靠有效地與士人結合,找到了宋濂、劉基和他合作,才得以升級為另一種等級的勢力。相對地,太平天國運用的信仰手段,和中國士人傳統隔絕太遠,幾乎無法爭取任何士人的認同參與。

太平天國的勢力不斷成長,但遲遲沒有士人在其陣營中。洪秀全訂定了諸多光怪陸離的制度,沒有經過士人理性思考與現實經驗的修改,更進一步讓士人們望而生厭,既害怕又瞧不起。

如果太平天國的敵人只是滿清朝廷,那麼他們很有機會建立新的朝代。但在過程中他們創造了新的敵人,而且在態度上比滿清朝廷更堅決,那就是維護傳統的士人。以曾國藩為代表的這股力量,最大的特性在於他們是有信仰的,由內在的信仰驅動他們的決策與行為。

曾國藩和太平天國之間的對抗,不是階級的,不是地域的,不是對朝廷的效忠或反叛,而是思想與信仰的無法共容。一直到今天,曾國藩的文章、家書與日記仍然不斷重印,仍然還能感動讀者,因為裡面是他真誠信仰的展現。

曾國藩。(圖/取自Wikipedia)
曾國藩。(圖/取自Wikipedia)

曾國藩從一介文士轉型為一代將領,不只自己帶兵,還將眾多文人學生轉化為戰場上的領導,為的是保護鄉里,更重要的是保護他所信奉的儒家傳統。他將太平天國視為威脅、消滅儒家傳統的恐怖因素,激發他必須盡一切可能予以阻止的決心。

滿清入關之後,維持政權的主要做法是堅持保有一支高度效忠的專業軍隊,軍人身分與滿洲貴冑緊密結合,得到朝廷的保障,也在政治上擁有較高的地位。但這樣的做法長時間下來使得軍人變成特權階級,消磨了打仗所需的冒險武勇精神。平日養尊處優,有家庭、有財富、有地位, 如何期待他們願意冒著失去這一切的危險,在戰場上奮勇廝殺? 

這種專業軍隊養在傳統上對於武人抱持輕視態度的中國社會裡,又產生了另一層矛盾。要保有八旗、綠營軍的地位,必定的做法是讓他們和原有的社會保持距離。他們以武力既保護社會, 又威嚇鎮壓社會,但除此之外,他們和社會少有互動,為了維持政治上給予他們的特權地位。他們和社會之間的關係既疏離、又曖昧。

和太平天國對陣時,雙方軍隊的性質差異一下子就顯現出來,同時也必然決定了戰鬥的勝負。一邊是來自底層社會,深植於既有社會組織中,大部分都是身無長物因而只怕窮不怕死的人,由他們形成的有信仰也有紀律的軍隊;另一邊是養尊處優的特權分子,壓在一般百姓上頭, 不可能不珍視自己性命的人所組成的軍隊。八旗、綠營軍當然阻擋不住太平天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