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金融業者必須評估投資戶或授信戶因為能源成本改變、屬高耗能產品製造、將受到用電管制、溫室氣體排放定價等影響的程度;且要針對氣候影響分高、低兩種等級,如營運支出及利潤、資本支出與分配、購併與撤資、及資本取得等。
國內第一家製作TCFD報告書的富邦金控,就先從本身做起,針對旗下1319家供應商的營運據點,是否有淹水、土石流、山崩等自然災害潛勢,以及可能產生的危害度,做了評估與壓力測試,列出低、中、高危害的占比,並提出針對高危害群的因應做法。
第四個關鍵字,是生物多樣性。
它跟ESG有什麼關係?自然界的授粉、播種,其實也是產業供應鏈的一部分,全球有約44兆美元、超過世界GDP總量一半的經濟價值,都依賴自然生物環境,包括與人類存亡息息相關的食品業、農業、醫療,甚至是精品業,連LVMH、Gucci等精品集團,都與聯合國合作展開維護生物多樣性計畫,因為,他們對天然原材料(花朵、葡萄、棉花、皮革、石料等)的依賴程度極高,不維護,以後連精品都沒得賣!
聯合國將要求企業在ESG報告中納入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NFD),預計最快在2022年底提出揭露的框架。
在未來3到5年內,企業不只要評估氣候變遷對自己帶來的風險與因應,還要揭露商業行為對自然生態的影響,並提出減緩的措施。就像企業減碳,要先計算產品的碳足跡,未來還要計算產品的生態足跡,且全部都要量化呈現。
例如,木材使用量,影響多少森林面積?動物油脂使用量,要消耗多少畜牧的牧草地面積?植物油脂的使用量,會消耗多少作物耕地面積?並且據此提出逐年縮減計畫。
第五,是氣候通膨,又稱綠色通膨(Greenflation)。
它指的是全球推動綠色經濟、節能減碳下,對舊經濟的投資、產出下滑,結果推高原物料、金屬等相關產品價格所造成的通膨。這個最新形態的通膨,包括極端氣候、風災水災、低碳轉型、能源轉型等都可能影響它,也是史上最複雜的通膨。
短期內,它可能對要做綠色轉型的企業或國家,帶來高成本壓力,如中國低碳轉型進程的時間較歐美晚,短期內,各種綠色轉型成本推升的通膨程度是最高的;但長期來說,仍會趨緩。
第六個關鍵字,是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
在邁向淨零碳排轉型的過程中,一定會涉及結構、組織改變,有人會從中受益,也一定有人權益受損。
綠色轉型推升通膨,恐釀失業
弱勢自營業者權益亟待保障
公正轉型就是「1個都不能少」的轉型概念。
因為各種舊轉新,出現勞工失業、弱勢無法生存等社會問題,可能引發大規模失業和移民、內亂和政治不穩定。若政策沒有帶著這群弱勢者一起轉變,再崇高的氣候轉型政策,都不可能實現。
例如電動車在政策大力推動下,也會出現需要被關照的族群——大量的汽貨車產業、機車修車店業者。
「相較於國營事業的低碳轉型,這些自營業者的權益,更需要被保障與關注,」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說。
同樣的,企業組織內部為了因應ESG或低碳轉型時,也會遇上相同情況,必須設法讓所有員工都可以搭上、跟上這班轉型列車。
ESG正風風火火,顯示全球發展典範,已從經濟發展至上,轉移到經濟成長必須與環境永續並存的模式——永續,才是未來最高指導原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文/管婺媛
責任編輯/郭家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