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早就禁用!為何石斑魚會被檢出「孔雀石綠」遭中國祭出禁令?內行人揭背後可能原因

2022-01-23 10:30

? 人氣

中國海關檢驗出的「隱性孔雀石綠、隱性結晶紫」為何?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水產食品科學系副教授侯智耀表示,「所謂的孔雀石綠、結晶紫,都是三苯甲烷類的染劑,進入人體或動物體,會生物轉化後,還原代謝成脂溶性的無色孔雀石綠、結晶紫,也就是所謂的『隱性孔雀石綠、隱性結晶紫』。但當這樣的轉化完後,會有多種的毒性反應,包含致癌性、基因突變、致畸胎性等等這些問題。而很早期很早期曾經有人使用的記錄,原因是價格低、抗菌和抗寄生蟲效果不錯,而台灣法規在早期,也就訂定不得檢出,是違禁的藥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國內禁用為何還會驗出?出口流程中還有許多禁藥感染的風險

依據「漁船運搬養殖活魚管理辦法規定流程」,在出口前,漁貨會透過活魚運搬船漁業人到養殖業者方收取貨物,並簽訂同意書登打裝卸清單,再將活魚搬到運搬船上,出口到海外。因此,此次中國檢驗到違禁藥物,有多種可能。受訪的兩位業者也表示,在輸出的數量上若不足,可能會有養殖業者會併貨,即使多數是自己的魚,但也會向其他養殖業者買貨集貨,而這些過程都因此增加了風險

侯智耀表示,有漁業業者也向他反映,台灣每半年漁業署也會派獸醫師定期教育訓練,經過多年的宣導和查驗,真的不易見到有業者使用禁藥。「但是到了搬運船上,由於從水源、船身到裝載的桶身,若曾有載過送往其他對兩大違禁藥品不列管的國家,就有交叉感染的極大可能。」

目前我國漁船搬運養殖活魚辦法規定流程示意圖。(圖/食力foodNEXT提供)
目前我國漁船搬運養殖活魚辦法規定流程示意圖。(圖/食力foodNEXT提供)

養殖產業的食安保障 還有哪些改善方式?

每一次的養殖魚類、石斑魚若有檢出禁藥消息,就會破壞原本產業建立起與消費者之間良好的信任感。陳啓宏表示,未來除了加強抽驗工作,「藉由這個事件,也可以省思,對於養殖業者和捕漁船,可以有什麼樣的規範來列管、什麼樣的機制可以避免有取巧的對象,毀了用心且專業的養殖業者以及整個產業。」

在出口之前,漁貨會到搬運船上,蘇德威表示,「除了業者本身自己會提供檢驗報告,在搬運船上,再次做檢驗,出口前就能有另外的檢驗報告,若沒有問題零檢出,到出口國家出了狀況,隨時可以提供,也是一種自保。」對於這樣出口前對漁貨這2種違禁藥的「快篩檢驗」方式,侯智耀表示在檢驗速度上是可行的,除了漁貨,還有整個漁船的檢驗,對出口的產品、國內養殖產業也多了一層保障

漁業署表示將積極釐清石斑違規情事

目前漁業署對此事件,許多狀況都還未確定前,從源頭查起,漁業署養殖漁業科組長陳建佑表示「正逐一釐清問題所在,也在同批漁貨中去查驗,是否因混貨、或遭受污染造成。而此事件對養殖產業勢必造成影響,漁業署也會希望產業自行加強正確(合法)用藥、零用藥的習慣,另外也會找出防止再發的漏洞,從抽檢到降低風險的工作來進行。」在這樣的基礎下,養殖漁業能在內銷和外銷都有更好的表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