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星期舉辦一場路跑,每次都像是一場演講,設定不一樣的主題,但共同的是好玩、有趣,《玩跑步》是他第一本城市探險手冊。當他重新想像了跑步與周遭環境的關係,也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與職涯。
他要做這個大人世代的童子軍,讓全部的人彼此間串連,去尋找自己,遇見最熱情的人,發現最好玩的事。
從太空落回地表
小時候被問長大想做甚麼?我選擇的職業是太空人,而選擇太空人不是要飛到月球,而是期待探險的過程,有種要發現某種秘密的使命感。但在求學的過程中,我開始了解到不可能成為太空人,我受的教育告訴我,要做這個工作,要具備一些條件。當進入社會工作時,再次發現沒有某種能力,就無法做特定工作,因為我沒有這些能力,所以也不應該嘗試,這種想法引導我30歲前的生命照著這個模式前進。
我過去的工作是一天8~12小時,要完成公司給我的任務,而任務會一直出現,如果沒有完成,下班時間會延後;同時我要努力去提升能力,或是花額外的時間去彌補任務與能力的差距。我感覺自己像機器人,但又會得到公司的鼓勵,既恐懼下星期一的到來,又只能期待它所帶來的肯定,肯定與價值都存在於工作,而這些任務卻塞滿我的生命,拿掉任務可能會感覺自在,但又覺得不完整,好像失去什麼卻說不出來。
從小被教育的就是成功最棒,安全很好,最酷的職業頭銜就是「總經理」,而那是被期待不能犯錯的,一定要成功。所以我一直在找最有效的方法,最能證明自己的方法,可是在尋找的過程當中,發現其實它沒有答案。
其實,我很感謝過去在天下雜誌、Yahoo工作的自己,雖然能力沒有很好,但是態度很好,在工作上很努力,也許貢獻不多,但收穫很多。回頭看自己,是否需要更努力?我想在那段時間可能是能力的問題,更努力不一定能解決問題,也許反而會讓我的能力更受限制,這是過去工作所告訴我的事情。
努力成為一位探險員
做「街頭路跑」的這段時間,我都在探索自己,覺得生命好像不應該只是這樣,只是為了從主任變成經理,變成總監,然後變成總經理,應該要有熱情。我一開始尋找熱情是為了證明自己應該要很棒啊!後來發現,只看自己好像沒有動力,覺得那不是最終的答案。
我現在對工作的想法不太一樣,這是從過去這一年所領悟到的,每個星期我都在想一件事:如何讓很多人很快樂。首先,如何讓自己很快樂,而我發現,真正讓我快樂的是「探索」。
開始跑的第一年,其實都在亂跑,我不知道這會有多大的意義,只是我告訴自己不要再繞著圈圈跑,過去的生活,早上七點半出發,晚上十點回家,如果那個熱情只存在電話上或是某個房間裡,其實我跟土撥鼠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