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獲利創新高,靠的是這種貨櫃船:張榮發原先堅持不造,最後被他說服而採用

2022-05-18 10:40

? 人氣

2010年4月,長榮集團正式宣布啟動百艘造船計畫,堅持以8,000箱以內船型為主,保持船隊彈性調度,以因應經濟景氣的循環周期。那年年中,長榮向現代造船廠訂造10艘8千箱級貨櫃船,另外10艘張榮發承諾在同規格、同造價時,優先交給國內的臺灣國際造船公司建造,但因現代造價較低,第二批的10艘又給了現代。但也實際有業務上的需求,不久又提出第三批10艘八千箱的造船計畫給臺船報價。臺船整整花了幾乎一年時間協商,才在2011年5月21日簽下長榮的訂單。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時一路參與協商的謝志堅笑說,臺船能拿到訂單,當時的總經理陳豊霖能說善道,嘴巴又甜,一口在地臺灣話,與張總裁特別投緣,兩人一對話總是笑聲不斷,臺船才能在睽違22年之後,重新爭回長榮這個大客戶。

2011年3月,由於外界不斷地好奇,為何長榮不造一萬箱以上的大船。謝志堅遂代表長榮對外發言說明,國內的陽明海運因為參加CKYH聯盟,四家公司共用艙位,一艘萬箱級船四家分艙位,每家才3千多箱,因此陽明或其他盟友的船可以造大。但長榮雖然也有與同業聯營,但是沒有加入聯盟組織,屬於比較隨機與鬆散的聯營模式, 如果造太大型船,自己一家在市場不好的時候不容易攬足貨載,因此不會考慮將船隻放太大。

就在那個月,長榮開始與陽明所屬的CKYH聯盟聯營八條亞洲- 歐洲與四條亞洲-地中海航線,長榮也開始考慮加入聯盟的可行性。

2011年6月,長榮海運董事會通過調升王宗進擔任董事長,謝志堅專任副總裁,之後王宗進與總經理張正鏞提出造船計畫,主張要造萬箱船,案子送到謝志堅那兒,王宗進拜託謝志堅向總裁說項,同意造大船。謝志堅瞭解整個海運聯盟的環境,加入聯盟是不可避免的,故非常支持長榮一定要有大船,同意向張總裁請示。謝志堅記憶猶新,張總裁在他的辦公室裡看到公文,又看到謝志堅走進來,劈頭就問:一定要做嗎?謝志堅很肯定地表示:是的。他向總裁分析說,現在聯盟的環境漸趨成熟,若長榮欲加入聯盟,為了降低成本,聯盟成員應各擁有適當的大船比例。總裁也很爽快地回應說,他同意。但是接著說,這些船只能租不能造。租期越短越好。幾番來回請示,終於敲定原則上10年+option。謝志堅當然瞭解總裁擔心的是,將來海運環境不好或聯盟解散時,10年租期的船總是比自造平均分擔25年使用期的船來得容易脫手。但不管租或造,經營這些超過一萬箱的大船,對欲加入聯盟以及更具有競爭力的長榮,可是跨出了歷史性的一大步。

2012年年中,長榮與希臘船東Ensel S. A.簽訂租約,租進10艘全新建造1.38萬箱超大貨櫃輪,排定2013∼2015年間交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