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從來沒有失眠 你只是和這個社會規範的時鐘,步調不同 ── 詩人 李豪
與其說大豆田學不會教訓,不如說她總是保有信心、勇氣,將每一次的嘗試視為打開幸福的鑰匙。有趣的是,兜轉三圈的她,依然期盼愛情,但也理解關係內的寂寞,不一定就比一個人的寂寞來得輕鬆。甚者,寂寞像是一顆狡猾的彈力球,越是用力推遠,回彈的力道就越強,甚至還反過來,巧妙擊落寄託希望的祈願。
可以說,人類徹底拿寂寞沒轍,恰同二號前夫所述,無論活到幾歲,鼓譟的寂寞皆是內心無法吹散的主旋律,觸摸不到,卻又遍佈每個角落:散落的杯盤、沒洗的碗、壞掉的紗窗、平整的棉被,或是乾淨的地板,都空蕩得令人發寒。
由此可知,本作雖以單元劇的方式呈現,仍有特定的主軸,而寂寞正是其中一道主食,搭配大豆田與一號前夫的互動與經歷來慢火燉煮。至於二號前夫,其帶出的議題,則是同樣普遍、常見的自卑感作祟。
佐藤的空缺來自於外貌,大豆田則來自於失敗的婚姻,他們雙雙塞不入社會想像的美好。為此,第二段感情,同時也是互相救贖,一方面促使佐藤領悟自己擁有改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更讓大豆田從庸俗的框架中掙脫;進而想通快樂的關鍵在於自己,曾經失敗又何仿,那不代表喪失愛的資格、權利,只要還願意相信,無論是誰──同性戀也好,失婚婦女也罷,皆能透過愛情摸索幸福的輪廓。
於是,來到第三段感情,大豆田變得更為成熟,嚮往著不同的生活,同時也記得保有走過的點點滴滴,避免為了他人,活成遙遠的陌生人。換言之,性格偏差的慎森正像是考驗大豆田的試金石。誠然,正如母親的秘密情人所言,人類總是在自相矛盾,時常在愛一個人的同時,嫌棄不夠自由的命運,但徬徨的過程,終究逐漸學會疼惜自己,找到既能任性,亦能安定的心歸之處。
最終,大豆田永久子為何是最棒的,答案很明顯,不是因為她十分寬容,更因為她懂得如何堅持,卻又不去傷害任何人。甚者,理解人生的課題,常常在於如何道別與和解,對自己、他人都是,恰如小鳥遊強調的,每一刻的我們,都在閃閃發亮。況且,被愛無法彌平寂寞,愛人才行,那既然對象是人,自然包含自己。
至此,說來俗套,《大豆田》的主軸依然不脫「好好愛自己」五個字,但這正是這齣日劇高明之處,即便講述人人都懂的道理,仍能以新穎的方式包裝,並精準契合大眾群體的內在心聲──無論貴賤,圖求的不過都是安身立命。
我想,就像是片尾曲曾提到的:潮起潮退,開心且悲傷地向著前方前進。若此,縱然結果不盡人意,投入生活這件事,使人在場自己的人生,或許微小卻已足夠偉大、不容易,助人拋去刻薄的自我解讀、挖苦。畢竟,誰說四十歲的我們,就一定要比十四歲的自己穩重、成功或聰明呢?
結語
再次重溫《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觀影感觸明顯與初看時不同,本無特別喜愛的金句,經由時間打磨逐步發亮,然後深深烙印心底。高度生活化的手法,頻頻讓人聯想到《俗女養成記2》,紛紛都從細節出發,再利用單元集數不斷煲煮主題,好似起起伏伏,卻又好似什麼都沒有改變。不過,稍微沉澱、發酵之後,則會發現,其後勁緩緩讓人在爽朗、奔放的歡笑中,重拾做自己的勇氣、覺悟。
作者介紹|癮君子 Movie Addict
著迷於影劇,結合社工與諮商心理師的專業,提燈輝映故事的細節。影評主要發布於方格子,但也散落於聯合文學雜誌、皇冠雜誌、關鍵評論網、鳴人堂、釀電影、風傳媒、U-ACG以及MPlus。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劇評|做不了自己,亦是一種寂寞─《大豆田永久子與三個前夫》)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