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相比一般得到COVID-19的病患症狀來得輕微,常見症狀如流鼻水、頭痛、疲倦、打噴嚏及喉嚨痛等,較少有嗅味覺喪失或重症的情況出現,有些人甚至「無症狀」感染,加上Omicron特徵類似感冒、流感,民眾也很難辨別自己是否有染疫情形,造成疫調速度比不上傳染速度。
有網友認為Omicron有流感化的趨勢,認為可用共存方式對抗疫情,「流感都沒在鎖國隔離了,現在這樣鎖國防疫才奇怪」、「跟小感冒差不多」、「輕症感染後又防重症,感覺不差」、「病情還根打疫苗副作用差不多」。
No.1 減少浪費醫療資源
有網友曾在網路論壇討論「為什麽醫生們、護士們幾乎都開始轉向共存派」的原因,透露不少第一線醫護人員為避免將病毒帶給家人,時常在外面睡旅館,「事實上病毒本來就隨時可能突然出現在你我身邊,我哪知道我面前這個病人會不會爸爸是機師?」該網友也認為未來終將與病毒共存生活。
其他網友則分享「去年五月大家都還沒打疫苗,今年大家在打第三劑了,心理安全感差很多吧?醫護還是要小心,畢竟即使是輕症,也還是要請假休養,人一多會影響醫療量能的」、「醫護第一線面對的威脅是最實際的」、「本來就是這樣,總不可能一輩子恐慌吧」、「不要讓過時的SOP搞死醫護,我只能這樣奢求」。
清零的理由
No.5 Omicron確診者有後遺症機會
雖然Omicron染疫者多為無症狀或輕症,但讓網友存有疑慮的部分還包含Omicron的後遺症「腦霧」,也就是「認知機能障礙」,例如失憶、思緒混亂、注意力不集中、頭暈等情況。
有網友認為應該要嘗試清零,並擔心表示「一堆人說只是輕症有什麼好怕...是我我不會想賭自己會不會重症、有後遺症」、「當然是清零,誰知道感染後會不會有後遺症」。
No.4 對去年國內疫情爆發有陰影
去年5月台灣本土疫情爆發,不僅重挫國內民生經濟,也讓民眾人心惶惶,加上每日指揮中心召開記者會,新增「校正回歸」數字,單日破百例確診也讓國人深怕出門會有染疫的風險。
網友在面對Omicron疫情也紛紛表示「唯一支持清零,小感冒你OK你先得」、「我覺得台灣還是有本錢清零」、「當然清零,現在守一個月後要共存,那現在被抓去隔離浪費生命是關假的?」
No.3 現階段疫調隔離就能清零
在疫情迅速擴散至本土之際,行政院推出「1922防疫實聯制」,民眾若走訪公共場所或搭乘大眾運輸時,須依照規定掃描QR Code或使用紙本登記,確診者可根據實聯制追蹤相關足跡,並匡列接觸者進行採檢與隔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