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臨嚴峻疫情,儘管政府宣導民眾落實實聯制、戴口罩、量體溫等防疫措施,Omicron變種病毒仍帶來不小影響力,從機場、港口等地傳染至社區,不僅國人的健康亮起紅燈,經濟產業也接連受到影響。
相比去(2021)年5月國內疫情爆發造成社會恐慌,今年因為疫苗施打普及,加上Omicron染疫後多屬無症狀、輕症等因素,桃機清潔員、高雄港員工群聚事件相對沒有太大影響,也讓網路出現「共存」與「清零」兩派爭論。
今天就讓《DailyView網路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一起來看網友熱議的「共存」、「清零」14個主要原因吧!
共存的理由
No.5 疫苗施打率相較去年普及
2021年5月本土疫情嚴重爆發,受萬華茶藝館群聚事件影響,19日將三級警戒從雙北地區延伸至全國,造成超市與賣場湧現搶購物資人潮,禁止內用的措施也導致許多店家面臨經濟困頓、倒閉收攤等危機。
當時因為疫苗仍須依照資格先後順序施打,也讓民眾擔憂在沒有保護力的情況下染疫,今年疫苗量充足,加上全台約有八成民眾已完整接種2劑疫苗,讓部分網友認為可以接受與病毒「共存」,「關鍵還是疫苗普及了,兩劑以上自癒率就高了」、「疫苗可降低重症發生機率」。
No.4 台灣人自主防疫意識較強
台灣在2003年驚傳SARS疫情,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的和平院區隨即被下令進行封院處置,造成全台共有346人染疫、73人死亡,帶給國人極為沈痛的歷史教育。
有鑿於SARS的前車之鑑,台灣在2021年時能夠比起其他國家民眾提早戴上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並且能夠自主落實實聯制的動作,確實圍堵COVID-19病毒擴散,也讓國外媒體對台灣自主防疫成效敬畏三分,有網友便認為自主防疫可考慮和病毒共存,「物理防禦口罩、消毒做好做滿,就已經有一層保護了」。
No.3 每年可能面臨不同變種病毒
從COVID-19疫情傳播至今,已延伸出發源於印度的Delta與南非的Omicron變異株,雖然許多染疫者已完整施打兩劑疫苗,仍有突破性感染個案發生,也讓不少民眾懷疑未來是否會有更強的變異株產生,導致疫苗保護力減弱。
有網友表示,「病毒會一直變種,防完這個Omicron,那下個變種病毒出來大家又要緊張,這個循環到底還要經歷幾次?」、「現在來個Omicron下次來個popcorn是要隔離幾年」、「打100針莫德納也是會中,病毒一直在變化」,認為與病毒共存才是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