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只要是老師想到的教學流程和形式,都可以預先寫在問題當中,讓學生明確知道自己的學習時間、方式、過程和學習成果呈現方式─如此一來,老師自然而然就會開始有意識地進行「課堂設計」,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知識點,需要耗費多少時間?
要達到什麼進度?要進行怎樣的教與學的形式?要達到什麼效益?要達到什麼教學目標?都會仔細預先考量。
這個過程,對學思達老師來說很奇妙,也很重要,學思達老師未必要學了什麼教學理論、學了什麼課程設計概念,而是透過簡單的教學技術改變,就會自然而然走向全面性的改變:師生一起朝向知識大開放的新世界、也會結合翻轉教室的線上教學影片資源、同時又會擁有課程設計的概念與實踐,並且也會開始逐漸深入各種教學專業理論和實務,不斷精進。
這也是學思達迷人的地方,曲徑通幽,引人入勝,精益求精。
作者介紹│ 張輝誠
臺灣師大文學博士,臺北市中山女高教師,文學作家,為前清皇族兼儒者愛新覺羅•毓鋆之入室關門弟子。文學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著有散文集《離別賦》、《相忘於江湖》、《我的心肝阿母》、《毓老真精神》、《祖孫小品》。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親子天下《學思達增能:張輝誠的創新教學心法》
責任編輯/陳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