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家庭來說,舅舅有獨特的地位,在台灣的婚宴場合也經常可見舅舅被安排在「大位」,閩南語俗諺更有「天頂天公,地下母舅公」一說,意思是婚嫁喜事上,或任何舅舅會出席的場合,多半會請他坐大位。就有網友好奇,為什麼舅舅在傳統習俗中那麼重要?該篇貼文也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為什麼舅舅在傳統習俗中那麼重要?內行網友點出背後原因
一名網友日前在PTT女孩板發文分享,他個人接觸過的婚喪喜慶習俗中,常提供舅舅特殊禮遇,像是結婚的母舅桌、坐大位等,他不禁納悶,傳統生活應該跟媽媽的娘家不會有太多交集,反觀叔伯、姑姨都沒有特別待遇,唯獨舅舅最特別,「為什麼交集不多的舅舅反而備受禮遇呢?」
貼文一出,網友紛紛留言回應,「媽媽的原生家庭當中,外公還在是外公當家,外公不在就是舅舅當家」、「娘家的靠山阿!怎能不尊重?」、「我怎麼覺得沒差」、「媽媽的兄弟啊 如果媽媽的爸媽走了,兄弟的家就是娘家」、「妳媽那邊扣除外公就是舅舅當家阿」。
不過也有內行網友解釋,「這是平埔族母系概念,有母舅習俗的代表祖上應該有混到平埔」、「母舅一定有血緣關系,古代沒有血緣鑑定,孩子從母親肚子出來 一定是親生的,所以母舅也一定是有血緣關係的長輩」、「簡單來說就是男方家對女方家尊重的體現,古代社會家男丁是重要的勞動力和戰力,沒男丁的家族在社會上很容易受到欺負,反過來說,男丁多就等於告訴男方家我們家也是有人的,敢欺負我姐妹就等著挨揍」,但也有人認為,這個習俗「是日劇時代的漢字誤會,此舅非彼舅」。
完整討論請至:為什麼「舅舅」在習俗中那麼重要?
責任編輯/陳怡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