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昨(23)日宣布與遠傳合作,共同在台灣推出LINE MOBILE這個新電信服務。不過LINE真正的目的其實不在電信市場本身。
不是電信運營商,而是電信通路
首先,從消費者角度來看,LINE MOBILE能提供的服務其實和一般電信業者差異不大,可以說只是為這個本來就已經相當擁擠的市場,再新添了3個資費方案,以及另外提供2%的LINE POINTS點數回饋。
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次LINE和遠傳的合作,與LINE在日本和軟銀合推的LINE MOBILE,或是更早之前7-11與遠傳合作的統一超商電信等,本質上其實很不一樣,不是MVNO(行動虛擬營運商,Mobile Virtual Network Operator)服務。
更準確地來說,LINE沒有申請MVNO執照,也沒有直接處理帳務金流,而是利用LINE平台上既有的工具,如官方帳號和Business Connect,和遠傳既有系統和服務串接。因此,服務雖是以LINE為名,實際上則是由遠傳方面負責處理門號申請、帳務、客服等工作。
所以LINE在這項服務中提供的主要其實是品牌和平台,本質上不是一家電信營運商,而更像一個虛擬電信通路。這也是為什麼LINE台灣總經理陳立人會說他們是輕資產運營,啟動的速度可以非常快。
藉LINE MOBILE展現火力,著眼更大的跨產業商機
由此來看,雖然LINE MOBILE用戶數的多寡可能直接影響LINE可以分得利潤的多少,但這個合作案之於LINE的更大意義其實不在電信服務本身,更像是LINE的一次能力實證。
如同前面所說,LINE MOBILE的服務其實是透過整合LINE平台上既有的官方帳號和Business Connect等工具做到,甚至也用了新工具LIFF,以及整合LINE Pay和LINE Point兩個熱門服務。在陳立人看來,這次LINE幾乎就像是一次把所有的菜都端上桌,將LINE MOBILE變成一個LINE平台應用的最佳範例。
也因此,相對於直接從LINE MOBILE用戶身上賺錢,開啟更多企業客戶對LINE平台發展可能性的想像空間,才是更大的商機。所以陳立人也說,這次合作對他們真正重要的,其實是「跨產業」這件事。
逐步包圍消費者生活,但能不能又多又好?
同時,這件事對LINE在消費者層面的布局其實也有類似意義。陳立人表示,他們的目的是希望從消費者的需求,進一步發展、擴大LINE之於消費者的深度和廣度。所以他也預告,今年還會有電信之外的跨領域合作,「我們很快會再見面。」
可以說,這次LINE和遠傳合推LINE MOBILE,只是LINE整個發展大藍圖中的其中一塊,接下來他們還會一步步在消費者生活的其他面向,為LINE創造角色,嘗試打造一個「無所不能」的品牌形象。
當然,如果LINE在這些跨領域的新服務上,只是「求有不求好」,做不出和市場上既有服務的差異化,則不論是對企業客戶或是消費者,也反而可能會帶來扣分的負面效果。
LINE通訊相關數據:
- 平均每日使用LINE撥打語音通話的人數達840萬人
- 2018年第一季平均每日用LINE撥打2,700萬通語音與視訊通話
- 最高紀錄一天撥打超過1億分鐘的一對一LINE語音與視訊通話
文/何佩珊
本文、圖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原標題:找遠傳聯手推LINE MOBILE新服務,但LINE卻志不在電信市場)
責任編輯/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