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接下來進入了將近三十年的承平時期,北約的功能越來越萎縮,這從各成員國不斷削減國防經費,違反北約成員國應該負擔的最低標準,甚至拖欠大筆的會費,就可以看出北約的窘境。畢竟這是一個軍事組織,當外在威脅消失時,就不再具備存在的意義。唯一比較受到重視的是北約東擴的問題,原本的華約組織成員國,或前蘇聯解體後恢復獨立的國家,為了尋求安全保障而申請加入北約,雖然俄羅斯非常不滿,卻也無力阻止。
在北約逐步式微下,歐盟卻越來越成熟,而且經濟實力強大的德國與法國,慢慢在歐盟內部取得主導權。特別是德國在梅克爾的長期主政下,與俄羅斯與中國交好,利用俄羅斯的能源與中國的市場,快速發展,形成歐盟內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幾乎能主導歐盟的大半政策。法國雖然後來又加入北約,但目的一樣是要爭取主導權。法國打的如意算盤是冷戰結束後,和平的歐陸地區已不再需要美國與英國的保護,法國擁有核武,可以成為歐陸的安全事務領導者。
已主導歐盟的德國與法國,雖然表面上維持合作,但其實視北約如蔽屣,不止在諸多事務上與美國唱反調,甚至由歐盟主導新的「共同安全與防務政策」,嘗試組成歐盟軍,雖然說的非常冠冕堂皇,是要分攤北約的繁重工作,但其實就是想要逐步取代北約的功能。美國在長期不滿下,多次與歐盟國家有齟齬,特別是與德國的關係在這幾年非常不佳,北約的問題是癥結之一。川普上任後,會揚言退出北約並非魯莽之舉,而是出於多年的矛盾。
不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已全面改變這個情勢。首先是戰爭的危機,讓承平已久的歐洲大為震驚,北約的重要性快速提升,歐洲需要美國保護的情勢,再明顯不過,英國對烏克蘭的積極支援,在一定程度上奪回了北約的主導權。其次是在北約東擴以後,加入北約的東歐國家,已成為圍堵俄羅斯的最前線,會更為依賴美國與英國。但他們同樣是歐盟成員國,未來勢必會逐漸形成一股新勢力,在美國與英國的幫助下,與德國、法國抗衡,好增強對歐盟的政策影響力。
美蘇冷戰時,西德是當時的最前線,但在這一波圍堵俄羅斯的對峙中,波蘭與波羅的海三國,甚至是正尋求加入北約芬蘭與瑞典,才是第一線承受俄羅斯軍事壓力的國家。北約的戰略重心無疑會向東移,美國、英國與北約的資源,也會大舉投入這些國家,這很可能會出現一種新狀況,那就是德國與法國將會逐漸被邊緣化。不只軍事安全方面的事務,再度由美國與英國主導,在歐盟的領導權也會因東歐國家的挑戰,而受到制肘。
這種情勢,從德國與法國於此次援助烏克蘭的事務中,處處進退失據,就已略現端倪。德國與法國不想再回到過去處處由北約主導的安全架構中,卻又難以掩飾本身無力處理這場戰爭危機的情況。過去想要拉攏俄羅斯來反制美國影響力的平衡策略,也被普丁的野心所打破。歐盟的前景又因英國脫歐,與之前的歐債危機而蒙塵,未來如果出現下一個國家宣布要脫離歐盟,甚至東歐國家群起與歐盟反目,都不用太過訝異,畢竟北約回來了。
看到這裡,你就知道為什麼俄羅斯不能容忍烏克蘭加入北約,卻對烏克蘭加入歐盟採取放任的態度。因為這十幾年來俄羅斯用能源控制了德國與法國,間接影響了歐盟的政策,所以對俄羅斯來說,烏克蘭加入歐盟並不能改變什麼。歐盟若因為烏克蘭問題,提出任何對俄羅斯不利的政策時,俄羅斯都可以透過德國與法國來否決,因此不會構成嚴重的威脅。但烏克蘭、芬蘭、瑞典若加入北約,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這等於讓美國與英國擁有可以近距離監控俄羅斯的盟國,甚至前進部署部隊,這當然是俄羅斯所無法忍受的。
作者介紹|王臻明
誤打誤撞成為「軍事專欄作家」,關注的焦點為戰史、中國近代史、軍事、國際關係與地緣戰略,持續提供非主流、非熱門的軍武發展分析與國際政治情勢解讀,也常回顧重大歷史事件與戰史。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北約、歐盟的競爭與戰略重心的轉移)
責任編輯/邱劭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