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台灣成為獨立個體」從小在台北長大的「新住民」女孩傅榆,透過拍紀錄片找出自己的根

2018-11-18 15:48

? 人氣

而傅榆開始拍紀錄片後,也開始透過影像來思考家庭背景與政治的關係,她拍攝《大家一起照鏡子》,讓分別支持藍綠的兩個家庭隔空對話,後來又拍了探討年輕人政治傾向的《藍綠對話實驗室》,與追蹤第一屆來台陸生蔡博藝從接觸社運到參選學生會長的故事《我在臺灣,我正青春》。透過這些影片的拍攝、訪談,也許傅榆漸漸找到了她心中所屬的認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看似荒謬的「宋省長政令宣傳片」,對她卻有特殊意義

傅榆直到這次籌拍短片《不曾消失的台灣省》,她繼續探索自己與「台灣省」的關係。除了傅榆的自白與省思,片中還引用了許多珍貴的台語老電影。其中用了一部1956年的電影《黃帝子孫》,來傳達台灣這片土地上的矛盾與衝突:

片中的小學老師全程台語授課,說著「我們都是炎黃子孫」、「蔣委員長領導抗戰勝利,讓台灣重回中國懷抱」等等,現在被認為是「黨國神話」的宣傳,與現在「台語=本土價值」的既定印象有著濃濃的違和感,也讓人不禁反思:語言,其實不該是分化彼此、排斥異己的工具。

另外她也在影片中,置入了「宋省長政令宣傳片」的片段,從宋楚瑜下鄉巡視的畫面,配上滿是歌功頌德的旁白,現在來看或許有些荒唐,甚至有人會嗤之以鼻。但這些畫面,對傅榆來說卻有不同的意義,因為她的爸爸曾是宋楚瑜的忠實粉絲,讓她對這些「舊時代的產物」有了與眾不同的緬懷。

在影片的最後,傅榆在自問:「自己是什麼人?是真心認同台灣嗎?還是只是想被接受,不想被排擠?」雖然沒有拍下傅榆的回答,但她這一路來透過紀錄片不斷地與政治、藍綠,甚至兩岸來對話,也許她已經找到了自己所認同的「台灣價值」。

責任編輯/陳憶慈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3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潘瑜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