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人們願意相信,在母職的掏空下感到憂鬱的不是少數,也非特例?
為什麼人們選擇相信「媽媽們總會自己想出辦法」,卻不能理解一個人長期失眠、勞累、缺乏社交生活,本來就很可能變得憂鬱、看不見光明面,這時再加上什麼打擊就會失去求生意志?有多少媽媽是自己拉住自己,讓對孩子的愛克服這些痛苦?不可否認很多媽媽最後都做到了,這些事實構建了我們對為母則強的想像,卻也否定了在同時間,也有許多媽媽面臨困難。
我相信還會有越來越多人遭遇這種困難,因為我們是被「相信男女平等」的方式教育長大的,女人越來越不想結婚生子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結婚生子的女人,會發現父職和母職完全不同,而男人有一個彷彿永恆的保護傘可躲—「妳不是媽媽嗎?」
愛情的承諾是不可靠的,可靠的是一個男人願不願意為成為父親而有所改變,願不願意扛起屬於自己的責任,但是很多男人把事情想得太美,小孩生了發現事情沒那麼容易,立刻搬出「我只負責工作就好,小孩本來就是媽媽的事」的高論,讓太太躲也無處躲地扛起兩人份的親職。
有多少男人知道,當他們在妻子正努力適應母職時這麼任性逃避,甚至還毫不在乎地犯下對婚姻承諾毫無誠意的錯誤時,就是在賭妻子的承受能力,她能否在承受生涯轉變、看不見原本自己,對未來也不知從何期待,最重要的是每天睡不好吃不好,造成內分泌失調進而情緒低落等等的情況下,受到丈夫根本不是一個可靠的人還是一個加害者的事實打擊,還能做到帶著孩子好好活著,而不是帶孩子一起死?
我相信這麼做的男人是想得太過簡單,因為他們比誰都相信為母則強,所以放心地做他的小男孩,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像以前抱怨媽媽那樣抱怨這個被逼著做他媽媽的妻子。
成為母親之後我對這些事情的感受力比以前高多了,當然理解能力也是,我深刻感覺到就算我們在婚前盡量睜大眼睛,能夠遇到一起走過風雨的人還是不容易的,女人在接到母職後需要調適,也有些男人受到一點考驗就露出真相來。獨自在風雨中奮鬥的母親,
我只希望我的文字能讓她們知道,妳的困難,有人懂得。不要輕易地放棄自己。
作者簡介| 羽茜
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30歲以前一心想和別人一樣,30歲以後,才開始學習欣賞並接受真實的自己。自己覺得最不後悔的事情是放下自由,成為母親,其次就是所有花在寫作上的時間和心力,不管別人看來是不是一種毫無收穫的浪費,自己都覺得值得。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時報出版《在婚姻裡孤獨》
責任編輯/陳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