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烽火連綿數月、疊加既有的通膨居高、供應鏈衝擊未解等問題,促使通膨觸頂回調時間看似遙而無期,而消費者信心和企業擴大投資金額亦隨之削弱。為抑制令人擔憂的停滯性通膨風險攀升,歐美主要央行近期態度越趨向鷹派,繼5月初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2碼、逐步縮減購債475億美元外,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roup)數據顯示,年底利率將可能升到2.75%至3%。從上述市場的預期可得知,即便大幅度升息將伴隨著經濟成長趨緩的影響,市場投資人多預期聯準會依舊鐵了心要抑制物價持續走揚的趨勢和民眾恐慌心理。與此同時,在太平洋西側的中國,在清零策略基礎下的積極多地管控升溫,預估將造成終端需求大幅衰退、工業生產轉為負增長和企業投資意願下降。綜合以上狀況,正是上述這些負面因素匯集,促使全球股匯債市掀起一陣波瀾,投資人舉措趨向保守,全球最大交易量的美股亦應聲下挫。
CPI+PPI續居高,製造業PMI下行,然消費力、勞動市場相對有撐
美國經濟體為長鞭效應之首,從其總經數據狀況,便可辨認出目前經濟趨勢的端倪。5月初公布的數據當中,被視為景氣重要指標之一的美國ISM製造業PMI亦延續數月下行趨勢,下降至2020年中來的低點,足見採購經理人對未來展望已探底。另外,4月CPI數據因食物價格和汽車銷售抵銷能源部份降幅而上升至8.3%,仍處在40年高位,而PPI數據亦進一步上漲至11%,使得美國經濟持續存在的通脹問題更加嚴峻,且隨著PPI-CPI價差連續數月處於下行趨勢,彰顯利潤率壓力未減不利廠商營運。不過總經數據並非全盤皆負面消息,可以看出通膨已有觸頂跡象,4月CPI月增長為0.3%,較前月1.2%顯著回落。與此同時,4月零售銷售額月增0.9%,已經是連續第四個月上漲,反映美國民眾即便在美國通膨揚升情況下,消費能力暫未見顯著受阻。此外,5月初公布的連續申請就業人數為131.7萬人,處在近年來的低點,顯示目前勞動市場充沛,大抵仍可為經濟挹注活力泉源,提供內需消費力支持,且後續傳統消費旺季將隨之而來。
多數企業短期獲利預估遭下修,惟資金流出幅度見放緩跡象,評價面已較先前具吸引力
S&P 499家成份股中截至5月20日已有近8成以上完成最新一季季財報申報,其中營收和盈餘高於預期的比例分別為6成和7成,不若先前數季的7-8成。其中,盈餘動能主要來自能源、原物料,而科技、消費盈餘成長率則顯著低於整體平均,不如先前數季表現。
考量現行實質與名目殖利率皆上升,借貸成本隨之走揚,進一步推使投入成本跟通膨偏高。根據5月中旬Bloomberg數據顯示,預期第二季、第三季營收年增長率皆由雙位數放緩至個位數(分別皆為9.9%、9.4%),而盈餘成長率雖在第二季仍呈3.8%個位數增長,不過在第三季時可增長至10.4%。由上可知,市場仍對聯準會壓抑通膨效果具有一定預期心理,通膨應有望在近月看到觸頂,且消費力、勞動市場尚仍可支撐企業的營收表現,市場憧憬有望在第三季盈餘增長率上出現改善,惟短期美股仍需承擔營收下滑的壞消息,避險情緒暫未消退,使諸多高評價龍頭股票亦回檔修正,所幸已消化部份利空消息,從資金面數據便可見一斑。根據5月下旬的Refinitiv Lipper數據顯示,美國股票基金已連續第6周出現資金流出,不過相較前一周,拋售比例已減少54%,加上股市暫未跌破近期新低,評價面已相較數月前具優勢,後市更有憧憬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