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近視常聽到的方法很多,例如,看遠處的綠色植物、輕輕按摩眼睛周圍的肌肉、服用葉黃素、飲食均衡、讀書時每間隔三十分鐘休息十分鐘等等。但台灣近視人口的比率依舊高達五成,十八歲以下的年輕人更高達80%,高度近視者更高達總近視人口數的二成,可見上述方法成效不彰。
近視最大的原因,是近距離用眼的時間增加。在過去的年代,近距離用眼主要只用在看書,但在現在3C產品鋪天蓋地的情況之下,眼睛近距離使用的機會大增,近視的人口自然隨之明顯增加。要找到正確的解決之道,必須先了解近視的成因。
近視主要是後天因素造成的,很少是先天的。長時間近距離閱讀或看手機時,眼睛內的睫狀肌會用力收縮,使眼壓增高,眼睛的前後軸拉長,結果就是造成近視。看遠就不會有睫狀肌收縮的問題,只要看遠時不要為了想看清楚遠處而用力瞇眼,壓迫眼球。放鬆地看遠處,自然就不會讓近視加重,或造成近視。
近距離看書一般都會讓眼睛的睫狀肌收縮,所以有很多專家提倡看書每三十分鐘要休息十分鐘,以避免眼睛過度疲勞。這是正確的,但仍然不夠,不然近視人數不會居高不下,且高度近視者的比率不少。
釜底抽薪的方法就是減少眼睛睫狀肌的收縮壓力,只要睫狀肌不需要明顯收縮,甚至不必收縮,那麼眼壓自然不會升高。這樣一來,不只不會近視,近距離用眼也更輕鬆自在。
舉例來說,當我們近距離用眼時,例如看書,原本需經由睫狀肌將視力調整到0.3左右,但如果眼睛的視力剛好就是0.3,那麼在看書時,睫狀肌就不必再用力調節。在不必收縮睫狀肌的情況下看書,就不容易誘發高眼壓與近視。反之,如果我們原本眼睛的視力是1.0,在需要以0.3的視力看書時,睫狀肌就要負責把1.0的視力減到0.3,才能看清楚書上的字。因此睫狀肌收縮用力的情況就會很明顯,視力會因為長期近距離用眼,一直往0.3靠攏,原本1.0視力就會改變,成了近視。
視力完全可以藉由眼鏡的度數來調整,需要多少視力可以視個人需要自由選擇,關鍵在有沒有這方面的知識,要不要這麼做而已。
預防近視發生最關鍵的年齡在國小學童的階段,雖然學生看黑板要清楚是沒錯,但不一定人人都需要有1.0或0.8的視力才看得清楚,也有不少人0.7就覺得足夠了。而且視力1.0的人,雖然看遠處黑板不困難,但近距離的閱讀就會很容易覺得疲倦,會讓學童不是不想讀書,就是勉強閱讀變成近視,我們身邊有這種狀況的人比比皆是。
現在的狀況是,大部分的學童都在不知不覺中變成近視,然後近視逐漸加深,到達一個程度之後,才警覺到自己的眼睛健康受到威脅,開始尋找保護眼睛,讓度數不要加深的方法。但我覺得這樣已經太遲了,應該提早預防,避免近視。
雖然少看3C產品,看書三十分鐘要休息十分鐘都是預防近視的方法,但並不是最好的方法,主要是可執行性太低。試想,書讀到一半就要打住,勉強休息,讀書效率和吸收率都會大打折扣,無論是老師或家長都不會想這麼要求學生。
預防近視最好的方法,就是看書時利用遠視眼鏡把視力調到0.3,這樣睫狀肌就不會收縮,眼壓不升高,就不會造成近視。不看書時,則不戴眼鏡,讓視力恢復到原本的1.0或0.8,這樣較遠的目標便能看得很清楚。
眼鏡可以解決近視視線模糊的問題,也可以用來預防近視發生或加重,這就是眼鏡的奧妙之處。
作者|張芝明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學士、陽明醫學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碩士、家醫科專科醫師,2017年台灣第一屆驗光師考試及格。現為吳宗慶診所醫師。
人的視覺原本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但在現行的醫療體系下,眼球、腦神經、矯正驗光三者卻各自獨立。張芝明醫師以個人獨特的背景,曾為超過千人以上的患者矯正過視力,提出:良好的立體視覺和適當視力是保護眼睛、不讓眼睛過度疲勞的關鍵,而能精準調校視力的工具,只有眼鏡。和傳統盡量不要戴眼鏡的觀念不同,現代人近距離用眼的機會較以往大得多,反而應該用眼鏡調降視力,並讓兩眼視力均等,以避免眼睛疲勞、頭暈、頭痛。這一套眼鏡護眼法,至今已有許多人受惠。
本文經授權轉自如果出版社《90%的人眼鏡都配錯了!》(原標題:預防近視最好的方法是戴眼鏡)
責任編輯/蔡昀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