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型保單就是保障兼理財?錯!專家:活超過60歲,你會越來越不划算

2022-06-08 17:10

? 人氣

透過投資型保單「保障兼理財」是許多人選擇,但作者建議應再三精算真正報酬率,是否划算?(圖/Pixabay;作者/Firmbee)

透過投資型保單「保障兼理財」是許多人選擇,但作者建議應再三精算真正報酬率,是否划算?(圖/Pixabay;作者/Firmbee)

在大多數的投資理財民調中,均將「保險」列為選項之一,原因是「人身保險」商品中,有一項廣受民眾喜愛的「投資型保單」,被誤以為是「保險兼投資」的理想投資方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投資型保單在保險法的分類只有三種,分別為人壽險的(1)變額壽險、(2)變額萬能壽險,以及年金險的(3)變額年金險;至於所謂的類全委保單、附保證保單,仍為投資型保險商品,只是保險公司為促銷業績所衍生的投資型商品,對消費者而言,多只是增加保費的高風險保單而已。(延伸閱讀:錢多兆豐金,錢少台企銀!存股達人:這六檔每年買一兩次,退休就有著落了)

通常,投資型壽險保單的保費,由保險公司、投信公司、基金公司和銀行分享,至少被剝了四層皮,共包含了以下五種可能費用:

(1)前置費用:包含目標(基本)保費和超額保費…。

(2)保險相關費用:保單管理費、保險成本費…。

(3)投資相關費用:投資標的申購手續費、轉換費、贖回費…。

(4)投資標的管理機構相關費用:經理費、保管費…。

(5)後置費用:解約費、部份提領費…。

細看收費標準 有多少真正用在投資?

每一張投資型保單,均須依金管會相關法令規定,訂出各種費用的收費標準,因為各壽險公司/各保險商品的收費標準不盡相同,但多會揭露在各保險商品的說明書中;金管會規定附加費用總額不得高於「前5年目標保險費總額之150%」,如表1所示,如果第一年所繳的保險費(40,000元),其中有24,000元(60%)是壽險公司所收取的保險費用,僅16,000元(40%)成為投資用款項。(延伸閱讀:工作40年,勞保、勞退竟等於中低收入戶?專家精算:通膨下,你更要長期投資)

表1. 投資型保單之費用表例(圖片來源:作者股素人提供)
表1. 投資型保單之費用表例(圖片來源:作者股素人提供)

投資型保單的「投資標的」,包含國內/外的共同基金、指數股票型基金、貨幣帳戶及全權委託投資帳戶等上百種的投資連結標的,「投資標的」會詳列在投資型保險商品的說明書中,少則近百檔,多則達300檔以上;美其名為投資標的多,操作彈性佳,買投資型保單前,宜先問自己對「基金」(※非保險)的了解程度有多少,大多數要保人不知如何篩選「投資標的」。所以,購買投資型保單時,多是保險業務員「亂點鴛鴦譜」,幫你挑選投資標的。其實,懂基金的人不會去買投資型保單,自己買基金就可以,為何要讓保險公司從中賺一手。(延伸閱讀:投資型保單有多貴?就像所得稅率45%!保單虧損怎辦?急救三原則在這!)

五大風險揭露事項 不可不知

投資型保單涉及基金投資的經營管理,對於只想保險理財的消費者而言,有極高的潛在風險,金管會要求人壽保險公司應在保險商品DM上,揭露可能風險或注意事項,以下是5條常見的風險揭露/注意事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