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救贖》是日本精神科醫科高橋和巳寫的書,主題是孩子的心病是為了拯救父母。裡面有幾個案例,談的是這個現象,使得我不得不認同母親離開孩子,不讓孩子複製不快樂人生,是做對了!
其中有一個案例是女兒在高一得了厭食症,表面上看起來是女兒生病了,但是醫生告訴母親,要治癒女兒的厭食症,必須從母親下手,因為厭食症是家庭疾病,追本溯源是母子之間的問題。
女兒厭食症,根源來自母親
母親在女兒三歲時離婚,一個人撫養女兒,必須扛起龐大的工作負擔與沈重的經濟壓力,非常辛苦,母女連心,孩子從小就深刻感受到,因此懂事乖巧。
小學三年級,每天放學後,一個人走一個小時到母親公司旁邊的學校玩耍,靜靜地等著母親下班。直到看到母親,興高采烈地迎過去,母親卻看也沒看她一眼,滿懷心事,自顧自地往前走,女兒也沒過去拉順扯母親的衣裙,只是不支聲,順從地在後面跟著。
從這對母女一前一後的身影,讓人看到的是,她們無言地忍耐生活中的各種苦與難。
可是忍著忍著,忍到了最後,忘了究竟是為什麼而忍耐,忍耐卻已紮根地成為生活模式。可是當一個人無法辨認自己的忍耐時,最想忍耐的是什麼?
不想吃東西是人類最大的忍耐,最嚴重的自我壓抑,所以當女兒從母親學習到用忍耐而生活著,忍耐本身成為目的時,她就患了厭食症。
精神科醫師從母親著手,讓母親認識到,由於自己的忍耐造成女兒的厭食症,母親才記起很多生活細節,驚覺到自己有多麼忽視女兒,她說:「我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光是自己的事就焦頭爛額,想的就是要忍耐過去,心裡太苦了,因此從來沒有問過女兒的心情。」這時候,母親也才明白到,女兒盡了多大的力氣陪伴在身邊,最後她跟女兒說:
「謝謝妳!媽媽在養育妳長大的過程裡很開心。」
女兒感受到母親的理解、懂了她一路以來守著母親的心情,也知道母親從此能夠對人生感到安心,此時此刻女兒終於放鬆下來,厭食症也不藥而癒。
讓孩子知道,他們的付出也有意義
母親節到了,願所有在婚姻裡受苦忍耐、或是疲於奔波家庭與工作之間的母親都能夠做到自我察覺,了解到孩子要的不只是妳的含辛茹苦、任勞任怨,更多的是孩子還想要妳知道他們也在努力付出中,他們也需要你的關心與致謝。
所以,今年母親節,不論孩子是寫卡片或親口跟母親說「謝謝您照顧我、撫養我」時,母親也別忘了跟孩子說「謝謝你的陪伴,因為有了你,我真開心,努力也有了意義!」
孩子跟父母是心連心的,當你受苦時,他們也在受苦。所以如果有得選擇,寧願往好處想,讓自己多一點快樂,就可以讓孩子多一點陽光、少一點陰影。
作者介紹│洪雪珍
專欄作家,職場理念:成功都是努力來的!目前任職 yes123 求職網擔任資深副總經理,商業周刊專欄作家,曾任職自由時報行銷經理、台北愛樂電台行銷總監、聯合報主編。目前已出版《哪有工作不委屈,不工作你會更委屈》、《不乖勝出》、《工作愈換愈好,得有這些本事》等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洪雪珍粉絲專頁(原標題:【不想讓女兒複製人生,這位母親選擇了離家】)
責任編輯/陳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