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申請書上要求的項目——「四、實驗教育之學習課程、教學內容」,在設計課程的那幾天,等兒子吃過晚飯之後,我叫他過來一起討論。我問他想學什麼?怎麼學?
「不是要跟學校一樣嗎?」
「你可以想想你最想學什麼呀,我們都把它排進來。」
「國語、數學應該是一定要的吧?」兒子有點猶豫地說。
「好,我也覺得一定要有國語、數學,這兩科要排進去。」我在白紙上寫下科目。
「媽媽,那我英文可不可以學翻譯?」兒子真的有興趣的是語言,尤其英文,他很愛。
第一次自學,其實我也不敢太自作主張,科目大概就是學校原有的那些。
國語我自己來教,教材以學校課本和習作為本。數學跟兒子討論了網路上可以運用的資源,選了以英文為主的可汗學院(Khan Academy),如此就可以一邊學數學一邊聽英文教學。我們母子也是很虛榮的,用英文學數學,小福自己覺得很酷,就接受了這個挑戰。
法文方面是計畫中要加強的部分,原本每週只上一小時法文寫作,我想增加到三小時,剛好家教老師一直在文藻外語大學教法文,我問她是不是能讓小福去旁聽大學生的課程。老師也覺得讓孩子進入大學感受不一樣的學習氛圍,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亦可藉由大學的教材來補足小福閱讀的不足。
我必須再強調一次,因為第一次自學,什麼都不太懂,只能運用身邊的資源。我又想到我爸爸,也就是小福的阿公。他在台灣北中南都有開「穴道教學理論與應用」的課程,持續教學已經十幾年。阿公年紀大了,再教也沒幾年,我該趁此時趕快讓孫子向阿公學幾招。
「這就是你的健康課喔!阿公用台語教學,所以也是你的母語課,好嗎?」
兒子不置可否,他壓根沒想到要學人體經絡,但是沒有去學校上學,媽媽說穴道課很好,好吧,就答應了。
「媽媽,還有社會和自然?」兒子說。
沒想到兒子還是滿乖順的,我要他想想自己想學什麼?卻什麼也沒說出來。最後還會想到社會課和自然課。突然間我覺得他真的被體制馴服了。
自然科學應該是我資源最弱的一環,但社會我很強(自誇),這兩科我都沒有特別想排上去。過去幾年,我沒事會把兒子的社會課本拿起來讀,我知道社會課可以教得非常有趣,但是一面對考卷,我不禁懷疑考卷引導的讀書方式有僵固腦袋的壞處。以前會跟兒子說社會科考太好不是一件好事,沒有背起來沒關係。所以我就是不想把社會課排進課程表中。
我們家平常就會討論時事,從時事批評中拉出歷史脈絡。我常在日常中嘮叨這些,這已經很社會課了,所以我沒有特別想再排進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