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爛到被老師笑、零出國留學經驗!柯P、唐鳳的「御用」口譯員,如何自學出最強專業?

2018-02-05 09:00

? 人氣

先天不足,後天努力!簡德浩認為要說好英文,最重要的是音調,其次才是單字。(圖/賀大新攝,經理人提供)

先天不足,後天努力!簡德浩認為要說好英文,最重要的是音調,其次才是單字。(圖/賀大新攝,經理人提供)

你可能很難想像,一個國小英文只拿 40 分,沒有留學經驗,考翻譯研究所也落榜過的人,現在卻能為台北市長柯文哲、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等人翻譯。成為專職口譯人員,「靠的不是天賦,而是找到對的方法大量練習」,接過上百場會議翻譯的口譯員簡德浩表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自小有語言天分、旅居國外、出國留學這些標籤都無法貼在他身上,但站在台上的簡德浩,一樣給人留下「英文發音像是母語人士」的深刻印象。他認為,要成為口譯員,不一定要擁有這些背景,只需要釐清自己跟目標的差距,再「嘗試各種方法補足弱項,而不是感嘆自己天生差人一等。」

從挫折中發現不足之處,探索不同階段的練習方法

小學英文不及格的挫折,到國中甚至雪上加霜,變成連老師用英文開他玩笑,引發全班哄堂大笑的當下,他都似懂非懂時,才引發他不甘於程度比不上同儕,想要補強英文的強烈決心。

對此,簡德浩分析,聽力與口語表達是自己的弱點,為了加強這項能力,他從模仿母語人士開始,無論是電影、廣播還是演講,他會將聽到的英文全部重複一遍,試著模仿出一樣的發音、語調甚至是情緒。

在這段練習過程中,他發現學英文其實更像是在學音樂,如果英文的口說要像真正的母語人士,需要大量記憶的其實不是單字,而是聲音起伏,將每句話的音高、頓點、節奏都存入到腦中的資料庫。

儘管在學習英文的道路上,逐漸摸索出心得,後來考上了中興大學外文系,但當他帶著自信考台灣師範大學翻譯所時,卻得到落榜通知。他這時才體悟,若要從業餘進入專業,要補足的不僅是基礎語文能力,還要熟悉各專業領域的知識和特色。

因此,簡德浩開始刻意去做不同領域的研究,平常培養起看社論、理論型讀物的習慣,了解在正式場合中,每個產業的言語表達方式,才能精簡地傳達講者說的內容。例如,金融界需要用客觀的事實論述,通常會將數據放在句子的一開始;而學術界的研討會中,則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專有名詞、研究報告。

「養成一項能力的最重要關鍵,不僅是投入大量時間,還要在不同階段中,探索正確的方法,進行有效練習。」

精進專業要懂得虛心求教,自滿心態容易忽視缺失

當他成功考上夢寐以求的台師大翻譯所,也開始接觸大大小小的會議口譯案子,簡德浩坦言,他曾經歷一段超級自滿的階段。他那時認為自己已經踏入了翻譯產業,能力也獲得賞識,覺得自己好像已經足夠厲害,「但驕傲會讓你看不見自己還需要修正的地方。」

直到研究所的必修科目被當、有些客戶不想和你再次合作,簡德浩才回頭審視努力成為口譯員的初衷。當口譯員不是要炫耀自己的語言能力有多好,而是讓你服務的對象,是否因為你的幫忙,不再因為語言隔閡而無法溝通。

簡德浩這才醒悟,比起不停探索哪個練習方法正確,練習的心態跟動機是否正確,才是更重要的前提。釐清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後,他在每次的會議翻譯過程中,都會仔細觀察每位觀眾的反應,會後更會主動詢問客戶及在場同業夥伴的評價及建議。像是為了抓出自己發音的陋習,特別找了語言交換夥伴練習,互相糾正彼此講話的方式;又或是將自己上台講的話都錄下來,回家打成逐字稿,仔細檢視自己講話有哪些冗言贅字、下次改成怎樣的講法會更顯俐落等等。

對簡德浩而言,想成為真正的專業人士,絕對不能自我膨脹,而是要有放大自己錯誤的勇氣,「不斷更新、改善現有的已知,才能讓自己持續進化。」

口譯員簡德浩的自我鍛鍊法

1. 大量模仿感興趣的題材

從感興趣的電影、節目著手,單純模仿聽到的句子及對方的聲調高低起伏。

2. 深耕不同領域知識

研讀專業領域書籍,了解該領域專家的說話方式,並熟背專業術語。

3. 精雕細琢發音方式

找搭檔(母語人士)練習口語表達能力,修正不正確的發音、去除冗言贅字。

文/葉冠玟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經理人(原標題:柯P、唐鳳的口譯員,是怎麼練英文的?)
責任編輯/鐘敏瑜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經理人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