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元宇宙的定義,元宇宙是囊括現實物理世界,數位化everything的虛擬集合,尤其是人的感受,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資訊化、數位化(先數位化試聽、再數位化其他感官感受)以及未來的智慧化,我們不禁要思考,使用者最終需要的是什麼?
從PC時代的衝浪、到社交App的層出不窮,用戶的需求指向的是,多看看這個世界的多樣性、複雜性、精彩性,即「擴大其世界觀」。從PC時代用戶的虛擬社交,到微信時代的實名社交,元宇宙開啟了下一輪用戶身分虛擬化的開始。
元宇宙首先給用戶帶來了新的虛擬形象,這一虛擬新形象可以完全不同於現實世界,相對現實物理世界,擴大了使用者所能體驗的「世界範圍」。元宇宙中的互動、社交帶來新的認同,擴大了用戶的「世界觀」。元宇宙中最典型的虛擬身分當屬中本聰,世人均不知道他在物理世界中的真實身分,但並不妨礙他在加密世界中的鼎鼎有名。
元宇宙給予用戶的新身分,溢出效應主要在生產關係尤其是社交關係的互動中。使用者憑藉新身分在新空間、新社交網路中的言行舉止來重新定義自己,鏈上生成的新身分可以與其他鏈上身分構成新的社交網路,其中又可以衍生出許多原生的社交場合,比如加密藝術創作、展示與分享。
物理世界與元宇宙相互影響,當元宇宙中能獨立生產並建立起獨立的各類關係時,元宇宙內部就能建立起獨立的經濟系統,進一步外溢至物理世界中。基於生產關係、社交關係帶來的身分認同,外溢至現實物理世界,將帶來更多經濟增量。類似網遊中的公會、聯盟。生產關係、社交關係非常重要,元宇宙中的各類資源,必須依靠元宇宙中的各類關係才變得有意義。元宇宙越龐大,身分就越重要,在元宇宙及物理世界中的價值就越高。
我們不能用簡單的利益驅動來解釋,人們為什麼會沉迷於某種社交方式,這純粹是因為足夠有趣,使用者在社交網路中的所有行為,都可以理解成是一場追求社會地位的遊戲,娛樂的作用非常凸顯。相對於長短視頻的被動娛樂屬性,遊戲、直播是主動的娛樂選擇。元宇宙的社交,如NFT收藏品,既是投資,也是有娛樂性質的社交活動。基於不同群體的偏好有異,評價NFT收藏品時,會有大的分歧,故而NFT收藏品的核心價值取決於其在社交網路的價值。
元宇宙賦予用戶「幣權」
網路的盈利模式, 向來崇尚「羊毛出在狗身上」, 如Google、Facebook都是以廣告為主要盈利模式,使用者的點擊、發文都視為流量,與廣告變現掛鉤。以Facebook的虛擬貨幣為例,正在興起的「幣權」模式,是各平台正構建內迴圈的經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