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雷克斯.辛格費德成為象限基金顧問公司(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DFA)的董事長,富國銀行的約翰.麥克奎恩也在此時進入該公司的董事會。象限基金顧問公司透過共同基金,為顧問客戶開發低成本、以指數投資的策略;另外也為機構投資人客戶,提供私人管理的投資組合服務。
第一檔指數型基金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柏頓.墨基爾(BurtonG.Malkiel)所撰寫的暢銷書《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中,發表了他對共同基金的深度分析。他的結論與所有研究過那些資料的其他學者的結論,是很類似的。到底經理人的能力在哪裡?大多數主動型基金經理人都沒有擊敗市場,也無法擊敗市場。
墨基爾的書以大眾輿論為目的,他同時也是一個很成功的傳播者。個別投資人開始了解共同基金是不利於他們的。墨基爾展示了組成指數型基金的幾個優點,甚至懇請共同基金公司推出指數型基金,他提到:「基金的發言人往往很快就指出,任何人都無法買下市場平均值。但是現在,應該要能讓投資大眾做得到。」
墨基爾在1970年代初期替指數型基金辯護的建言,並不是孤單的聲音。其他幾個著名的聲音,也是大聲呼喊要選擇被動投資。
其中一個聲音,出自麻省理工學院的保羅.薩繆森(Paul Samuelson)。他於1974年在《投資組合管理期刊》(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上,寫了一篇簡短且強而有力的論文,題目是〈挑戰判斷力〉(Challenge to Judgement)。薩繆森透過以下的說法,攻擊了專業基金經理人的要害:「⋯⋯無法證明最好的基金經理人,可以實現選擇表現優異的投資組合產品⋯⋯優異的投資績效是無法證明的。」他接著建議:「至少,一些大型機構應該在組織內部,建立追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投資組合─這只是用來建立一個初始模型,以衡量機構內部槍手(gunslingers,編按:是追求高報酬的投資組合經理的別稱,其經常使用高風險的投資來獲取報酬)的實力。」2
查爾斯.艾利斯當時擔任格林威治聯營公司(Greenwich Associates,譯註:一家市場研究機構)的總經理,同時也是受到慈善信託機構尊敬的投資顧問,他在1975年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輸家的遊戲〉(The Loser’s Game)加入了這場被動投資大合唱。這位領先業界的業內重要人士承認,目前的方法對投資人而言是無效的。艾利斯寫的內容,震驚了投資管理事業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