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30年前有晶圓雙雄,為何現在是台積電獨霸?答案在商業模式

2022-08-17 12:40

? 人氣

台灣30年前有晶圓雙雄,為何現在是台積電獨霸?(顏麟宇攝)

台灣30年前有晶圓雙雄,為何現在是台積電獨霸?(顏麟宇攝)

台灣的邏輯IC代工龍頭台積電,雖然營運模式和DRAM廠並無不同,但命運完全不同,不但逃過2008年的金融風暴而毫髮未傷,而且日益茁壯,今天已經是全球公認的技術領導廠商,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和台灣DRAM代工廠最大的不同是自始就擁有自主設計和製造的技術,雖然這些技術可能落後領先的群組兩個世代。更重要的是,有別於記憶體廠商,台積電代工的目的是替客戶實現產品,不是為客戶降低成本,因此台積電不喜歡別人稱它是晶圓代工廠,堅持自己提供的是專業晶圓製造的服務(foundry service)。它的主要客戶是沒有晶圓製造廠的半導體設計公司,也就是Fabless。因為客戶沒有工廠,也就沒有製造技術,台積電如果沒有自主的製造技術,自始就無法提供晶圓製造的服務。台積電的出身是工研院的實驗工廠,原始的技術來源是工研院的技轉(技術和人)和大股東飛利浦的技術授權,後來則靠自己的研發逐漸累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積電成立的1987年,全球半導體業的主流營運型態是整合型生產(IDM),也就是自己設計產品,自己生產,上下垂直整合,甚至有些企業(如日本半導體廠)連生產設備也自行製造。台灣最早成立的半導體公司聯華電子也是採IDM模式,主攻利基產品。台積電成立的當時,已經有一些無晶圓廠的IC設計公司,包括台灣也有幾家,它們四處尋求IDM廠以剩餘的產能為它們代工。台積電成立之初就定位自己是專業代工,要為這些四處求人的IC設計公司提供中央廚房,自己則不推出產品。當時IC設計公司正在萌芽階段,市場規模很小,如此定位其實冒著巨大風險。

沒想到台積電這個營運模式帶來巨大的產業破壞力。一旦台積電的製造能力通過市場的考驗,全世界的IC設計公司都變成台積電的潛在客戶,而且因為設立IC設計公司的門檻很低,設立晶圓廠的門檻很高,產業裡的IC設計公司愈來愈多,IDM愈來愈少,最後產業的結構逆轉,無晶圓廠的IC設計公司變成業界主流。IDM為了提高設備利用的效率,起初只把一些數量少、製程技術老舊的產品交給台積電生產,作為產能補充之用;但隨著台積電的技術愈來愈接近產業的前沿,IDM委託製造的產品也愈來愈接近技術的前沿。最後,許多IDM廠也放棄新晶圓廠的投資,專心做產品設計,不再製造。甚至有些IDM發現台積電的利潤很好,也挪出一部分產能投入晶圓製造服務,但是因為只是兼差,自有產品的利益和客戶的利益很難清楚切割,市場的範圍受限,長久的合作關係難以建立:台積電的專業代工市場愈做愈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