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全名是股票型指數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又可以被稱作是被動式基金,是一種可以在股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
很多人疑問,那跟在鉅亨網或基富通平台買的基金有什麼不一樣呢?
1.主動與被動投資:基金是由經理人主動選股,所以又可以稱為主動型基金;ETF是遵循特定指數來被動選股,摒除人為選股要素,所以稱為被動型基金。
2.管理費用:主動型基金管理費約在1.5%至2%;ETF管理費約0.2%-0.5%左右,所以ETF低費用率較有優勢。
3.資金變現速度:主動型基金贖回大約需要一個禮拜的時間;ETF在股票市場交易完成後,只要二天就可以收到資金,所以ETF資金變現速度較快。
以上三大優勢,讓多數投資者更傾向利用ETF來進行投資,近幾年投資ETF幾乎是全民運動。據統計,截至2022年5月底止,國內ETF資產總規模為2.22兆元,其中債券型及台股型ETF各為1.2兆元及7416億元。相較於2003年台灣第一檔成立的ETF,寶來台灣卓越50基金(0050),經過20年,從幾億變成現在2.2兆規模,突顯出ETF在台灣確實是熱門的投資工具。
銀行及投信看到市場上這塊大餅,紛紛推出各類型的ETF
指數型ETF:0050(元大台灣五十)、006208(富邦采吉五十)
配息型ETF:0056(元大高股息)、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
債券型ETF:00679B(元大美債二十年)、00725B(國泰投資級公司債)
期貨型ETF:00642U(元大S&P石油)、00635U(元大S&P黃金)
槓桿&反向型ETF:00672L(石油正二已下市)、00632R(0050反1)
主題型ETF:00892(富邦半導體)、00893(國泰全球智能電動車)
市場一下子推出了這麼多類型的ETF,投資前了解自己買的商品是什麼顯得格外重要。
一個退休長輩投資ETF慘賠的故事
2020年過年時,回南部拜訪一位長輩,其中聊到投資話題時,他與我分享,因為朋友的介紹,於是買了石油正二桿槓型商品當作存股標的,那時聽到差點把嘴裡的茶噴出來。
因為我了解槓桿型商品的遊戲規則,所以我語重心長地提醒他,要特別留意槓桿型商品,它跟一般的原型ETF不一樣,它是持有期貨加上槓桿,所以風險非常大,只適合短期作價差的投資人,完全不適合長期持有,更不適合拿來存股。
2020年三月,因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美股熔斷及石油負值的現象,台灣股市也跌到8千多點,造成一堆投資者慘賠。那時我在想,希望上次的拜訪,長輩有聽進我的話即時脫手。